杂文精选

雅赋网 > 短篇美文 > 杂文精选 > 正文

浅谈中国教育

时间:2012-04-27  阅读:598  作者:清风对书

近日,我在某报纸上看见这样一篇文章,大意是中国的留学生在海外留学,学有所成的学生大部分都选择了留在国外发展,而一些无所作为的留学生又返回了中国。针对此类现象,有的人说中国留学生未能从根本上树立爱国意识,也有的人批判中国留学生被“西化”,还有你的人对中国留学生的这种行为表示理解……我在看完文章后,淡然一笑但也表示深深的无奈。

下面这些案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与寝室同学打牌发生纠纷,而将同寝室4名同学残忍杀害。

2009年,河北石家庄23岁女大学生刘伟,求职不顺跳水自杀,留下满纸“现实总是那么残酷,让人无奈”的几本日记和孤苦无依的老母亲。

在北京,一个失业接近半年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回家看望病重的父亲,无能为力时,在车站抢劫了4元现金和一瓶水。

……

上述大学生为何总是自杀或犯罪杀别人?我们的应试教育到底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我不是知名学者,也不是著名专家教授,我只是一名大学专科生,一名应试教育下的考试低手,但我也照样有话说。以高等教育为例,美国的哈佛大学先后为美国培养出了数十位总统,不计其数的商业精英,而中国的清华大学自改革开放以来,培养出来的尖端人才又有何几?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从不认为中国人比外国人笨,中国人只是被束缚得太多,而对于中国教育的弊端,我个人认为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启蒙思想被废除”,中华文明五千年,《三字经》《百家姓》历来被作为幼童的启蒙读物,“人之初,性本善”是人们对人性的基本判断,而新中国成立以后,此种思想立即被废除,试想一个人即使高智商、高学历、高能力,但他灭绝人性,心术不正,恐怕他为国家做出的不是贡献而是让国家多修几座监狱,启蒙思想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以日本为例,日本明治维新时,大力推行武士道教育,日本小孩从小就被灌输侵略、效忠、战死为荣的极端主义思想,使得日本在侵华战争时期将中国打得一败涂地,日本第一批侵华关东军几乎战无不胜。而观当今之中国大学生,许多人依仗权势丧失人性,比如:药家鑫、李启铭。

“考试本位主义”,中国教育体制下的学生都是在考试指挥棒下过日子,中考指挥棒、高考指挥棒是两根大棒子,进入大学后,还有英语四级考试棒、考研棒等等。仿佛一切的学习都是以考试为中心,学历、证书作为一道门槛固然十分重要,但高学历、多证书就一定代表高能力吗?高学历、多证书能为一家企业创造价值吗?这种考试体制下生产的学生能够成为世界顶尖人才吗?

我虽然是应试教育的抵触者,但我也并不是反对一切考试,不是所有考试都是无用的、折磨人的,考试固然可以适当保证公平竞争的合理性,但太多的考试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禁锢学生的思想,造成学为考试,学不实用的现实,前几年,在我的家乡四川南充,有一名考生叫张非,人称“考霸”,被公认为“史上最牛高考钉子户”此人三次考上清华北大,两次被退学,退学的原因是在高分的背后,生活几乎不能自理,情商几乎为零。对于这一现象,我只能表示无尽的悲哀。

“一个铁笼子”,中国的教育方式就是一个铁笼子,里面关的就是学生,中学无限紧,大学无限松是最真实的写照,课堂上,老师一人在上面讲得眉飞色舞,学生们在下面埋头记笔记,对于笔记上的理论,学生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索吗?老师与学生进行过双向互动交流吗?

理工类学科要求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1+1等于2,也只能等于2,这无可厚非。然而在文史类学科中,这种思维模式竟然也被套用于考试,高考文综考试中,单项选择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其他选项就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每个考生的思维方式向出题者的思维方式靠拢,难道那些出题专家们的思维结果一定是题目的正确答案吗?难道在这种所谓“人文思维”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一定具有超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吗?我高中时,酷爱历史,自认为正史野史都博览,可考试过后,我发现那些平常对于文史分析谈论远远不如我的同学,分数往往比我考得高,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也许有人说我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我不想辩解,在我看来很多题目都很变态。

相关专题:教育 考试 学生 大学

上一页
1/2页
下一页
赞(1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短文短篇心情短文精美短文短文摘抄英语美文青年文摘读者文摘杂文精选短篇小说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