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雅赋网 > 短篇美文 > 杂文精选 > 正文

文学的盛世繁花——论妓女与文人

时间:2012-02-10  阅读:2689  作者:嫣语柔

金陵十三钗里有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婊子无情”,这话之前也听过,只不过让南京话一讲,就觉得特别有意思;那些薄情女们最终干了件非常有情有义的事儿。金陵十三钗是严歌苓的作品,我曾看过她写的《一个女人的史诗》,这个后来也被拍成电视剧。毕竟是女人写女人,她展现女人内心的时候,总是那么行云流水又细致幽默,个人认为读她的作品比看影视剧效果要好。张艺谋的场面做得足够大,但总觉得在表现人物的时候欠点火候。也许他不懂如何表现女人,更不懂妓女。如果他是个文人,效果可能会好些。这世上,真正可以理解妓女的,除了女人,就是文人了。

据说妓女起源于古代神巫,当时应该是神圣的职业。没有人轻视,反而有人崇拜。后来,妓女就和歌伎,舞伎等联系在一起了,她们同丫鬟一样,同样是官宦人家的“如花美眷”,是财力的象征。中国妓女成为职业,在社会上流行,大概是在战国时期。因此,中国文学的繁荣昌盛,便是从战国时期开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妓女史是和中国文学史交相辉映的,没有了妓女,中国文学几乎要损兵折将一半;而没有了文学滋养,妓女的光彩也要逊色不少。

曾经游于西湖,做导游的是我一初中同学,当时正在浙大读计算机博士。走到西子湖畔,苏小小墓时,他笑道:“我们导师常说杭州人奉行的是妓女文化和酒文化,你瞧西湖边供奉的是什么人?是苏小小啊!”言语中满是不屑。我回道:“你们理工科的脑袋,又如何能理解苏小小?”

——苏小小,正史未见记载,许多关于她的故事,大概都属于传说和文学加工,也可能是其它女子经历的移花接木,她并非浅薄的卖笑女子,只是在别人都不敢洒脱的年代,让自己的青春和才华,一起轻舞飞扬而已。杭州长久以来祭奠苏小小,是因为西湖是历代文人的集散地,如果换做其他地方,可能就不会流传这么久。因此使她流传千古的,正是一大批文人雅士:李贺,白居易,徐渭……个个都是如雷贯耳的名字。文人的笔下,她重情义,有才气,兰质心;文人莫不爱其人,怜其才,哀其命。苏小小是历代文人的一个梦中情人,是文士心中向往的一个符号:她代表一种命运不济时与命运抗争,不肯拘泥与世俗的生活态度,一种自然洒脱的生活方式。这些经历、飘逸与个性,恰恰又和文人有相同之处,文人爱苏小小,实际爱的是自己狂放不羁的灵魂。

中国的诗词史上,女性贡献巨大。她们或是诗词歌赋中的主角,或本身就是才华横溢的创作者。如果没有了女性,中国文学就剩下一批郁郁不得志书生的满腹牢骚,或是大江东去水泊梁山的雄性亢奋。是女性平衡了中国文学,使其避免了营养不良。

有女性就有爱情。纵观中国爱情文艺长廊,恰如同一个男人追求女人、结婚、又有婚外情,纵情烟花的过程。早自《诗经》有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写的是追求的美;汉乐府中《上邪》表达的是忠贞不二的爱情观: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气势,千年之后读起来仍然荡气回肠;《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羽林郎》描写的是夫妻感情和忠贞女性;三国两晋南北朝,有两情不能久长时的哀怨,一曲《宛转歌》道尽女儿心:月既明,西轩琴复清。寸心斗酒争芳夜,千秋万岁同一情。歌宛转,宛转凄以哀,愿为星与汉,光影共徘徊。曹植的“愿为西南风,常使入君怀”纵使是借情言志,也可当做无比动人的情诗。当然最著名的还是他的《洛神赋》: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风流飘渺,实属文章上品。人多认为洛神的原型是甄氏,他的嫂嫂,不过,也有颇多争议;不论是或不是,此文超越世俗,唯感情至上,情真意切,辞藻之华美,确实达到了艺术顶峰;此后,隋唐五代乃至宋以后,以情感为主线的诗词如井喷之势,一发不可收拾,其中以妓女所占比重日渐上升,尤其是宋词,十之八九都是风花雪月,(除了极个别如李清照的词和几篇悼亡怀古)。连个词牌名都叫蝶恋花,一部宋词三百首,可以当做情诗教材。

相关专题:文人 盛世 文学 诗词

上一页
1/3页
下一页
赞(7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短文短篇心情短文精美短文短文摘抄英语美文青年文摘读者文摘杂文精选短篇小说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