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雅赋网 > 短篇美文 > 杂文精选 > 正文

我们的“道德”怎么了?

时间:2012-05-14  阅读:1274  作者:冷牧

“小悦悦的死”使得我们大肆的批判“十八位路人”的冷漠,而同时我们又将“见义勇为”者过度的粉饰和褒扬,这就使得我们的道德越来越陷入功利主义,人们越来越过分追求事情的结果。不管是“助人后的大肆褒奖”还是“十万块的教训”,这都使的我们倾向了边沁的后果主义道德(我们在做出道德选择时,要根据事情的结果才决定做或不做)。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是我们将“道德”和“美德”混淆了,我们的社会过分的将道德“美德化”了。孟子曾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赡养自己的父母就是道德,而我们去赡养他人的父母就是一种美德。道德行为所追求的是既不损己也不损人或既益己又益人的利益之善,而美德则是超越了道德的更高的“德”,体现了人性完美的善。道德是平等的利益权利感和责任心的行为展现,但我们是否有美德,这完全是个人的事,虽然社会要倡导美德,但永远不可能把这种倡导强加给个人。如果我们把道德美德化,实际上是抬高了道德,使道德落不到实处,因为当把必须遵守的道德视为是应该追求的美德时,人们往往就会不经意间将道德束之高阁了。而对于道德来说并不存在所谓的“义务”关系,我们没有任何义务去搀扶跌倒的老人。但是从美德上来说,“尊老爱幼”是我们几千年来的传统,也是我们根深蒂固的理念,这不仅是社会的提倡,更是对我们良心的考证,是对我们普遍价值观的重塑,所以对于路人的“冷漠”,我们不能说是“缺少道德”,而是我们的社会缺乏了最基本的“美德”。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临“道德”上的两难选择,每个人都应设身处地的想想,如果“彭宇案”中的利益关系者是我,如果小悦悦是在我身边倒下,我们会怎么办?这一切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在我们的身上,如果我们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只能说是我们没有更好的认识自己,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不能将社会的制度体系如何如何,也不能将社会的普遍价值重新塑造。但我们本能的应该能够区分好与坏,善与恶,关键在于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理性,“照顾自己的灵魂”,深刻的明白我们的信仰究竟是什么,或是因果循环,或是生命的法则,只有坚信自己的信仰,我们才能挖掘出自己心中深处的“善”。我们的社会需要这种“善”,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固有的“美德”。

相关专题:怎么 社会 美德 理性

上一页
2/2页
下一页
赞(0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短文短篇心情短文精美短文短文摘抄英语美文青年文摘读者文摘杂文精选短篇小说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