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雅赋网 > 短篇美文 > 杂文精选 > 正文

民间年画的思考

时间:2012-03-18  阅读:913  作者:我是小疯子

许多同龄的孩子可能更喜欢现在当红的艺术家或者画作,但是我一次偶然,喜欢上了民间年画。对年画有了别样的思考

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

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内容有花鸟、胖孩、金鸡、春牛、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等,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

看见这个类似圆球的,有点嘻哈的年画没有,不要仅仅用一种色彩或者造型之类的专业术语去批判或者评论这幅画。我看到的不是这幅画,而是这幅画里让人猜测的故事。 这种年画的学术名叫“桃花坞木版年画”,特点以木版雕刻,用一版一色传统水印法印刷。构图丰满,色彩明快,富有装饰性;多用民间故事、吉祥喜庆、神像、戏文、时事为题材,以象征、寓意、夸张手法,来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 看见这个圆圆的画面,首先你绝对不会觉得那是菱角分明的各种纠结,圆的圆润,让你觉得有一种亲切感觉,那似乎分辨不了性别的脸却透露出一种欣慰的亲切。 看到这幅年画,你的脑袋里面是不是会和我一样,有各种猜测,现代的设计和艺术潮流大多与经济接轨,除却了很多商业气息的侵犯,留给人更多的是单调和枯燥。

我喜欢有年代的东西,那里面有历史的气息,我似乎看见这幅年画背后和气融融的家,似乎可以看见一家人温暖的坐在火炉旁交谈的温馨。 简短的发饰,似笑非笑的面容,画中的女人在俯瞰什么?手里的翠色扇子又为了什么而停止摇曳的身姿? 曾经读过《西洲曲》,里面有句词这样写着:“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再看看画中的女人,她是否就是在期盼她的夫君?开始,我换个角度,赤红的栏杆,她微微倾斜的依靠,脸上的表情似乎有那多变化,是不屑一顾?还是纠结烦躁?是街头的吵闹还是街头的喜庆? 年画,在我看来,不再是一幅画,也不算古董,更不是很多人所谓的低级趣味,它就是艺术,可以感染我的艺术。 似柳叶的弯眉,似樱桃的红唇,纤细且匀称的身姿,我再想着,这是画中的美女还是现实的投影?耳边飞舞的蝴蝶,篮中盛开的鲜花,这一切都似乎在宣告着春天的来临。我并不可以那样肯定的说这幅画是什么时候所作,但是当我看到画的时候,我的心里洋溢的满满都是春天的气息。 记得有个故事,有要求画家表现一个人游花归来的感觉,画家各种版本,可是都不是很满意。唯独一个人,他在马蹄之处以蝴蝶点缀,画中没有明显的花朵,但是却真实的表达力刚刚从花丛归来的感觉。 而图中的这幅画,我的确没有看见万物复苏的迹象,也没有看见莺啼枝头的气息,但是我看见了花朵,看见了蝴蝶起舞,看见了那画中主人喜气洋洋的面容,我感觉到了春天,一种温暖的感觉。 不是夏天,夏天的炎热会让人躁动不安,那么女主人脸上的表情就不是如此安逸。不是秋天,秋天的蝴蝶太少,只可以是春天,而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开始,它象征了生命和新的起点,那么这幅年画是不是就代表了古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肯定? 对于年画,可能过对于我们太过久远,更不用说民间年画了。但是年画是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产物,或许它看起来那样直白的表达了人们的想法,或者直接表达一种期盼,但是它的价值依旧是不可磨灭的。

一、苏州桃花坞年画 苏州桃花坞年画始于明代,鼎盛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桃花坞年画,主要有门画、中画和屏条等形式,其中门画可谓集历代门神之大全。桃花坞年画,系用一版一色的木版套印方法印刷出来,工艺精美,一幅画要套印四五次至十几次,有的还要经过“描金”、“扫银”、“敷粉”等工序。在色彩上,有桃红、大红、蓝、紫、绿、淡墨、柠檬黄等诸色。在艺术风格上,桃花坞年画构图丰富,色调艳丽,装饰性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在人物塑造、刀法及设色上,具有朴实、稚拙、简练、丰富的民间美术特色 。

相关专题:思考 民间 艺术

上一页
1/2页
下一页
赞(0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短文短篇心情短文精美短文短文摘抄英语美文青年文摘读者文摘杂文精选短篇小说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