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雅赋网 > 短篇美文 > 杂文精选 > 正文

那些乘物游心的文人

时间:2011-10-16  阅读:923  作者:安小懒

乘物游心,语出《庄子》,关键在于一个“游”字。它恰到好处的诠释了庄子的人生境界。人的本性无羁无绊,只有释放了人的本性,才能达到乘物游心的境界。人的本性不应该为外物所役使,所左右。顺乎自然,才能成就人生。生活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世界中,很多人丢失了本性,陷入了权与利的泥潭中不能自拨。处在这样的社会,我们的心中应该有一些意念,有一些生命中最纯的愿望。所以,笔者纵观中国历史,从浩如烟海的历史典

籍中,撷取那些乘物游心的文人,他们超然脱俗,悠然自得,有着超时代的人文精神;他们淡泊名利,升华自身,有着至今仍需我们学习的品格。

我翻开厚厚的历史之书,看到先秦那几页上满是模糊而潦草的字迹,但这里面闪烁着先知的思想光芒。说到乘物游心的文人,首推庄子。庄子,何许人也?他上穷碧落下黄泉,嬉笑怒骂,说尽世间百态。他身处的那个时代,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极其困乏,他能从中品到“大道”,能说出“若夫乘天地之气,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比且恶乎待哉”这样的话语,真可谓超时代的神人。依庄子的观点,人生的至高境界是完成天地间的一番逍遥游。也就是要看破内心重重的樊篱障碍,得到宇宙静观天地辽阔之中人生的定位。

因此,在名与利面前,庄子淡淡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所以他不爱说。这表现在一个为大家熟知的故事上。楚庄王派两位大夫去请庄子当楚国的宰相,这时候庄子正在濮水边垂钓,他持竿不顾,用神龟类比,说龟“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进而说“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两位大夫闻言,只好悻悻而去。这就是,庄子虽贫不在于利,他才思精富,不在于名。人心为什么会自由?因为人可以不在乎。人的一生只能被他真正在乎的东西所束缚。庄子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有一个大境界,他能乘物游心,能够看清内心真正的质地。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不受外界影响,它必定会十分强大。人生苦短,将复何及?庄子用自己的一生诠释逍遥游的真谛,他乘物游心,无己、无功、无名,以天合天。

接着,我快速的翻阅历史之书,翻到了魏晋这一页。无论从政治上还是文化上来看,这都是一个无序和黑暗的时代。陋巷荒陌,壮丽的鏖战不见了,历史的诗情不见了,权术、谋害、策反遮天蔽日,污秽遍野。即便如此,黑暗之中也孕育着光明的种子,阮籍与嵇康就是这一缕微光,隐隐照亮历史前进的道路。说阮籍与嵇康乘物游心,正是对他们追求的生活境界的概括。他们的内心足够强大,随心而活,不被外物所役使,用实践诠释“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的真谛。阮籍生于三国后期,他喜欢一个人驾着木车四处游荡。行至没有路的地方,就“恸哭而返”。他曾去苏门山上拜访一位名叫孙登的隐士,他听到孙登的啸声(古代一种歌吟的方式),如天乐开奏,如百凤齐鸣,人间难得几回闻。他回去后写了一篇名为《大人先生传》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说:

“大人”是一种与造物同体、与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的存在。相比之下,足履绳墨的君子是多么可笑,天地在不断的变化,君子究竟能固守住什么礼法呢?说穿了,躬行礼法又自以为是的君子,就像寄生在裤裆缝中的虱子,爬来爬去都爬不出裤裆缝,还标榜说循规蹈矩,饿了咬人一口,还以为找到了什么风水吉宅。

文章辛辣到如此地步,我们就能猜到他要如何处事了。阮籍给予官场的是一种游戏般的挑逗,李白曾写诗赞叹他道: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判竹十余日,一朝化风清。

而且,阮籍对于礼教也持漫不经心的态度,后来,他遇到了一位与他一样不顾礼法的人,就是嵇康,嵇康比他小十三岁,两人却成为莫逆之交。

嵇康曾说“越名教而任自然”,他完全不理会种种自古传承的,被当做金科玉律的礼教。厌恶官场仕途。因为他内心有一个强大的力量支撑着他,他能够乘物游心,回归自然,享受悠闲。这就是他所向往的生活方式——本性的回归。嵇康践行着他的理想,不愿与司马氏同流合污,被人诬陷获罪。在刑场上,以一曲广陵散成为生命的绝唱。这首遥远的绝响,久久回荡在天地间,留下了亘古的想念。

相关专题:文人 游心 历史 人生

上一页
1/3页
下一页
赞(0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短文短篇心情短文精美短文短文摘抄英语美文青年文摘读者文摘杂文精选短篇小说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