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小成本电影成为票房黑马,总是会有人觉得惊诧。惊诧个什么?票房这东西说白了就是钱的事儿,那多半就是等于自我毁灭——中国这些年流行的大票不就是绝好的案例吗?
小成本能成功,一定有它的道理:该艺术的时候就艺术,该生活的时候就生活,谈艺术和生活的时候市场立刻遁形为无形,然而回到市场,一点不露怯,这才叫专业。所以,当一步电影,笑的时候让你笑出眼泪,哭的时候你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哭,就不能不让人好奇,编剧和导演如何做到了这一点?如果幽默、癌症、绝望和活下去之间,存在那么一条秘密通道,那么这部电影就是其中一条路爬行,没有拐弯——每一个煽情和笑料都十分精准,然而眼泪却往往猝不及防,大概这种心理逻辑最符合生活本身吧,所以由他支撑起的这部《50∕50》(内地译名《我的抗癌》)一定传达着这种自然而然背后的突如其来,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被不幸击中。当然,这打击一定不是迎面而来让你有所准备,而是从后脑勺儿就那么一闷棍——恰如当主人公约瑟夫被告知自己的了一种奇怪的癌症,他的体会如下:头晕、目眩、电击,继而是深不见底的黑暗。
遇到这种情况,你能说什么呢?不幸会降临到任何一个普通人头上,把周围的人都划分开来,勇敢的一组,懦弱地一组,坚守你的一组,放弃你的一组。
但凡有划分,那么必然产生角色分配,此时,编剧和导演或者生活本身的荒诞感就暴露无遗——难道选择放弃者如约瑟夫的前女友,就一定是放荡而下贱的bitch?而选择坚守在身边的如那个死胖子朋友就一定是灵魂丰满高达完美无缺的?拜托,大家都是普通人,正如死胖子朋友贪吃好色还总没半句正经,如果不是这场癌症你可能永远觉得他是个窝囊废,而让男主角感动过,深爱过,又失望过痛恨过的前女友,好和坏都很真实,包括他的行为——和大多数癌症患者的女朋友的第一反应和第二反应一样。还是那句话,但凡勇敢的那组里还有一两个成员,就是得之你幸之。实在是“杯具”到一个人都没有,就自己站过去吧。
这种过程一定很绝望吧,漫长的拖沓而沉闷地慢慢展开,每一个细节都会暗示你:你马上要死了。然而最令人不甘德恐惧还有没你要继续忍受眼下的生活,一直到死——你自己压根就是循规蹈矩的平常人,甚至是个生活有点糟糕的平常人。你老爸生活不能自理,老妈唠叨堪比唐僧,好友三句不离女色,拟合女朋友正进入可怕的瓶颈期……这就是约瑟夫的癌症前的生活状态,确切的说,这是他所看到的自己的生活状态。
然后癌症改变了这一切。癌症了断了约瑟夫和女友的无果情缘,继而送来了更好的offer。然后无意中发现,其实貌似重色轻友的至交,一直在努力默默地守护者受病魔困扰的他。而那个不胜其烦的老妈的唠叨,其实只是一个孤独的妻子和母亲,她所想要的一切,只不过是来自儿子的爱。50∕50——人往往只看到事物的一面,然而这世界,并不是每个人都幸运到可以利用一次和死神的擦肩而过,来换取翻看另外一面的机会。
这部电影中巧妙地安排了很多暗示。比如题目《50∕50》,这绝不是一个随意选择的数字,它暗示着,当你注定只有∕还有50%的希望,你很难决绝地去列一个遗愿清单,又很难不去想那另外的50%的死亡威胁,你基本上什么也不能做。50∕50就是这样卡住你,你也只有50%的坚强。而同时关心你的人分担着你身上的痛苦,50比50。并不比你轻松一分。别人无法对着你说出:“你他妈的就是可能会死。”不是因为他们有意欺骗你,而是因为,不幸的结果,他们一样无法承受。你失去的仅仅是生命——眼睛一闭不睁了而已——他们面对的,却是活在你离去的阴影里,很久很久。
其实一生中,你永远都是在和“平衡”做博弈,又是挣扎又是接受,又是仅仅是虚惊一场,瞧,生活就没想和你打架,它只是想和你开几个玩笑。而是不是每个人在这种时刻都只剩下亲人,和一两个胖子朋友?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