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接受中国教育的我们无意间用无形的思想封死了我们去异想天开的脚步,去与众不同的思维,或许这是我们的悲哀,是韩寒无奈的选择,却也成就了他的与众不同,在模式化的教育中“淘汰”而出。
韩寒如今已接近而立之年,也已成家立业,拥有着幸福的家庭,还玩着自己喜欢的赛车,丰衣足食,生活无忧无虑,这样的生活不好么?不是我们大多数人所追求的么?但与韩寒同龄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实现了的又有多少?这种产品式教育的结果是大多数人牢牢掌握了前人的思想,机械式的工作,所以新世纪的伟大发明成果多出自于西方,而我们能拿得出手的还是我们老祖宗的东西。我们的创新思维,对一切事物的兴趣早在我们不懂事时被无情抹杀,而后来这方面则难以培养,即便有“幸存者”
也在这后来枯燥的课堂,无聊的知识中消解。从我的理解观察中有七成或者更多的大学生学习知识完全是继承,没有兴趣,更不会去探索,无奈之余只为得到一份维持生存的工作,而那少的可怜的兴趣也在那烦琐的事物中耗尽。工作之后兴趣只是成了高层次的享受,用得起的只是少数。所以有的时候想想诺贝尔奖为什么很少有在中国教育模式下的人获得,备受追捧的科技产品总是出自国外也就不奇怪了!
韩寒用他的文字,剥掉一层层你我无形中包裹的伪装,让你的心裸露在空气中去感受阳光、露水、土壤,去体会真实的自然,看清一直存在于你身边的事物。
他,就是韩寒,一个真实的人。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