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围城》有感
这就是生离死别比百年团聚好的地方,它能使人不老,不但鬼不会长大,不见了好久的朋友,在我们的心目中,还是当年的风采,尽管我们自己已经老了。
——方鸿渐
钱钟书,一个一辈子做文人的大家,一生何其灿烂不说,光是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围城》,便可让人顶礼膜拜。许多人对于围城本身的含义,都习惯书中诸慎明和苏文纨各自引用国外古话来理解: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结局;又或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书中主角方鸿渐便是这穿梭于城外城内的某个甲乙丙丁,只是被作者从那个混乱的社会中随手一抓,所有的社会习气和个人主义,全部便用放大镜一一赤裸裸的呈现于读者的面前,由一个不起眼的缩影,引申出旧中国特有的轮廓。
可以说,方鸿渐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只因自己父亲有着陈腐愚昧的旧习气,仗着吸收到旧学的死板无知,一出生便顶着大乡绅家中长子的光环,社会地位和虚荣感便从小养成。再加上年代的更迭,乡绅父亲大大方方的送自己出国留学,殊不知一个从小养尊处优的儿子去欧洲兜了一圈,带回来的是西方比中国人还要先进的享受式生活,眼光也更加高人一等,虚荣心顿时膨胀几百倍。这便活脱脱的讽刺了当时以方老先生为蓝本的旧知识分子,卡在新旧思想相互碰撞的年代,为显示自己有高学识和高修养,表面上诚心接受外来新思想的入侵,实则却是在矛盾和背后谩骂中将自己的下一代作为尝试接受外来思想的试验品。很不幸,方鸿渐成为了千千万万个试验品中的一个,这便像是城堡中的人往外面推送出城堡里面的方鸿渐们,方鸿渐们展开日渐丰满的羽翼,怀揣着父辈们的希望,周游世界去了。
小说中感情色彩极其鲜明的人物,除了主角方鸿渐,还有女博士苏文纨。不知钱老是有意或无意立“文纨”为名,单看表面,文有“文思细腻,文质彬彬”之意,而“纨”也有意指如细绢般丝滑动人的面庞,活脱脱的一个旧派大小姐的模样。客观来讲,苏文纨的确是一个出生背景良好,受过高等教育的新派女留学生。不过,过于傲慢,任性的富家大小姐脾气,也着实让她在一群从围城里外出留洋的人中显得更加突兀,这也从各种心理,神态以及动作的描写上,活脱脱的展示了一个极其自恋自负,自尊心极强,多疑,敏感的形象。对方鸿渐的爱情,也并不是油然而生,仿佛就是因为看不惯鲍小姐在船上对方鸿渐的种种挑逗,使她妒意大发,便暗自要讨了自己的脸面,从而对方百般示好引诱,硬生生的要将自己裹进别人的世界里。这是一种扭曲的心理。正是因为从小深受旧式大家闺秀的调养,又同时兼得西学新思想,使得苏文纨在极高的顶点便找到了自己独有的位置,一旦光环被别人抢去,她便发疯似的要将别人硬挤下去,认为这世上好的美的全部都应该归自己所有。所以自然的,钱老将苏文纨许配给满脑肠肥,胸无点墨还爱班门弄斧的曹元朗,苏小姐似乎对此婚姻还颇为满意,恐怕只是因为丈夫会做一点点“小诗”来称赞她无与伦比的魅力吧。小说中她的最后一次出场,对旧爱方鸿渐只是稍微“点一点头”,对孙柔嘉的态度更是高人一等。这使得讽刺的意味更加深刻,活脱脱的展现出一个“文思敏捷,文质彬彬”的“纨绔大小姐”。
对于小说最精彩的部分,恐怕是一行人前往三闾大学任教的那段。一行五人,各自代表着社会浸渍里不同的五张嘴脸。李顾二人,更是如皇军和汉奸狗腿般一唱一和,李梅亭的大箱子是他们的俗气,吝啬和趋炎附势的丑态结合体。而主角方鸿渐却在这一段旅途中变得成熟了许多。不知是否因为这半生日子恍惚朦胧的虚度着,时而开始感悟人生,开始正视和面对现实,以及身边的人。恐怕孙柔嘉就是这样才能走进方鸿渐的视线的。总的来说,一段婚姻就是爱情激情退却后的产物,不管正确与否,这句话却是此时方鸿渐的真实写照。又或许是因为终日不学无术之徒突然得到一纸大学教授的聘书,显得慌张失措,在战战兢兢中才开始日渐珍惜往后的生活。以前对唐晓芙热烈而诚挚的爱情,在孙柔嘉面前便显得生硬单调,就像憧憬着浪漫的人掉了魂般顷刻跌落到现实中去了,慢慢爬起来时,身上那一股子劲便泻的比皮球还快。以至于在三闾大学这个人蛇混杂之地,方鸿渐变得低调,正经,做事也显得小心翼翼,不容出错。而旧日情敌赵辛楣,可能只因误会方鸿渐和自己同时爱上苏文纨,事情真相大白后又在旅途中对方百般照料,如同手足。这未免是他的补偿心理作怪。可对他和方鸿渐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同为围城中出来的人,本该共有相互怜悯之意,着急着出去观看外面的花花世界,总要有伴在旁,心中才会踏实安稳。所以赵辛楣对方鸿渐的友谊,从一开始的愧疚补偿,到最后的真诚相待,可谓是一段唯一稍显纯净的感情。对于孙柔嘉,也是后来的方太太,在旅途中的描写让读者以为这是一个苏文纨,唐晓芙所不及的女子,温柔,谦虚,也好生的单纯。殊不知,这里却是钱老先生给读者设下的一个陷阱而已,令掉在陷阱里面的读者咋舌,不由得感叹一句:此女子非凡人也!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