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撒哈拉沙漠的故事》的时候是绝对想不到如此勇敢的三毛曾经自卑得连家门都不敢出,那个对生命充满期望充满向往的、对生活充满热情,满心善良的三毛也曾有那么一段灰暗的光阴。不禁有些心痛,但也有些理所当然啊,倘若那敏感的灵魂不曾经历过这遭,是否还会如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般?
撒哈拉里的三毛是快乐的,毕竟那是她向往的地方,还有荷西的陪伴,在寂寥的荒漠上三毛不寂寞。三毛笔下的撒哈拉也着实讨人喜欢啊,向往自由的人在最接近自然地地方总是快乐的。因为没有办法过多地人为去改变,因为这里还有太多三毛不知道的事情存在,原来世上还有这样一群人生活着。知道这些以后的三毛应该会忘了沙漠严酷的天气吧,心灵的慰藉比肉体的忍受要让人宽慰的多。
沙漠人原始得近乎愚蠢的习俗让三毛觉得很有趣啊,不然怎么会一次一次以身犯险。看沙漠人洗澡,观沙漠人嫁娶,品沙漠里的大财主为他们准备的盛宴……只是不知道三毛要怎么样去平复看到哑奴被卖后内心的波澜,怎么样去消除一个少女心中的恐惧……生活中还有诸多琐事需要烦心,一句“你伤害了我的骄傲”,三毛笑也不是,怒也不是。好吧,既然还要在沙漠生活,本来豁达的三毛笑了。
本以为三毛该一直是个快乐的人,不曾想在去沙漠之前还有漫长的雨季。在那个铁灰般的少年光阴里,三毛将自己交付到一本有一本的书中。可以不吃饭,但绝对不可以不读书。一个活泼单纯的孩童就将她的同年及少年的时光消逝在文字里。对于那个恶狠狠的老师,三毛没有怨恨,三毛似乎没有真正怨恨过谁,他总是以一颗宽容的心面对那些也许给过他伤害的人。一只美丽的蝴蝶破茧时总会有些疼痛的,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排山倒海似的涌上来,高考那段日子不也是这样吗。只是一个十八岁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比一个十岁孩子的要强得多啊,至少不用担心老师会打手心。可是现在想起来不也是满心的怀念吗,也不会埋怨当年哪个老师向自己丢过黑板檫,哪个老师在作文本上写两个鲜红的字——重做。所以三毛的心情自己倒是可以理解几分的。
一整个雨季里,关于三毛拾荒者的梦想,关于三毛长大的渴望,心中竟升出一丝怜悯来,不为三毛,为自己。自由单纯的孩童心中都应该有一个关于拾荒者的梦想,只是太早被规范化,所以现在想想当年自己心中竟没有如此自由的梦想,多少有些悲哀。
顾福生那个时候是懂三毛的,他是三毛那个铁灰光阴里的色彩。在那里,灰暗的三毛第一次想要打扮的鲜艳,第一次可以自由地照自己心中所想的画画,第一次发表了文章。对顾福生,三毛是感激的,只是因为情怯,三毛也是怕的。多年后的拜访竟让三毛恍若回到那个自卑少年面对画布下不了笔一样的窘迫。又一次,如此相像的感受把我卷进三毛的窘迫里。
荷西的等待终于结束了三毛的雨季,但一场荒凉的快乐之后,再多的“但愿人长久”的愿望也是枉然。分分秒秒的思念伴随着别离的担忧,看得叫人心惊,也在心中默默祈祷但愿人长久。这样的心境也一度唤起我对别离和死亡的恐惧,那种怕死的无力反抗常常叫人在第二天醒来的时候觉得生活了无生趣。若不是烙在心底的痛,你我又怎会有如此感同身受。你我况且如此,三毛本人又该是怎样的苦痛。多想这就是一场梦,梦醒后的你我还并肩坐在桃树底下,你爱谈天,我爱笑。
滚滚红尘,茫茫人海,竟还是自己的来处。若不是为着父母的缘故,三毛怕是早伴荷西去了。我们多么庆幸三毛的勇敢,多么感谢她的快乐。滚滚红尘,该是时候回去了。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