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爱玲的书,看了之后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尖刻,讽刺,无关痛痒,仿佛看透人性的所有缺点。我总觉得这女人心中有一片天地,很底气十足,很孤傲,倔强,执着。看问题透彻,敢说敢写。但不得不说她的文字真的很苍凉。正确的说她的文字是矛盾体华丽和苍凉的结合表达出矛盾的情感。她笔下刻画的人绝对是典型,但是能以典型窥向整个社会现实背景,有时候你会觉得她写的是你,不对;你周围,不对;让你迟迟不能确定到底是谁,让你啼笑皆非。她是一个处理细节的高手,于小放大,藏乎平淡无奇,耐人寻味。
初闻爱玲,是在一个夏日的黄昏,慵懒的躺在叔叔书房的凉椅上,等着叔叔归来指导我学习。眼睛蓦地一转,瞥见了孤单的立在书架的最边缘一本薄书,曰:《倾城之恋》。在我成长的记忆里,叔叔一般没有小说这类的书籍的啊。想到这里,顿时来了精神,迫不及待的拿了来想看个究竟。封面一个身着旗袍的忧伤的女人,眼神凝视着远方,仿佛对这个现世充满了哀怨和一个绅士模样的男人,叼着一根雪茄,还缓缓的冒着烟,表露出一副很不屑或是玩世不恭的表情,一亮一灭的微微火似乎要舔嗜掉这个世界一点仅存的良知。两个人相互依存,又似乎背道而驰。不及细想,便翻开书如饥似渴的看了起来。一节节的文字如同都添了情感,增了魔力一般的吸引着我的眼球,一下子就俘虏了我。让我爱不释手看下去,后来便开始关注起爱玲来。
她来自一个满清遗老家庭里,遗老家的男人大多败德,霸着祖产不事生产,吸鸦片,赌钱,纳妾,花天酒地,并且很注重男性权威。很不幸的是,她的父亲和祖父们也能例外。他母亲,姑姑和爱玲都是不甘於接受遗老传统的现代女性,一直坚持在反抗和不妥协,她们仿佛看出了那种世界的腐败与堕落,寻找到了摆脱这靡靡世界的希望。似乎看见了自由在像她们招手,在对抗的过程中,并且胜利的总是她们。爱玲后来名扬上海滩和轰动全球华文读书界就是最好的见证。
虽然她的中短篇小说和散文都看完了,有的读了还不下三遍,但是很多都还没能完全领悟其中的奥妙,她就是一座城。每一次翻开她的书,都有新的体会和感悟。那是一个相当享受的过程。并且当你在看问题的时候仿佛她也在一旁看着你,不自然的就会融入她的眼见看事物。虽然她从不会发出声音,但是你要是表现的不好或是看问题还不够深入,你能感觉她的冷眼。然后,你不断纠正自己,反省自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或是走出谜团。直到提升到你自己该有的层次。你才能感受到她冷漠的面孔下一颗赞叹你的心,她就是那样的一个人。或许我是张迷吧。他已经走入了我心里的最深处,从遇见她的那一刻起。长篇涉猎了一些,但是翻开的次数太少了,没有短篇那么深刻。她就是那样独特的一个人。我来就着她的作品和生平来评论她总觉得我自己太过渺小和浅薄。但是把她及她的作品借此机会得以推广和让更多的人关注分享,那或许于我也算是是一件幸事。之于我,她就像一本书,蕴厚而富有深意,因她受不了陈腐和压抑,自有意识强烈,她的文字带着浓浓的幽默和嘲讽。
她就是一个清高自傲,独具特点的女子。她的小说中说:“在没有人与人的交接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娱,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吞噬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长满了虱子。”是的,她要的就是华丽的苍凉,她的一生也是这样开始,这样结束的。同样的一句话,说的云淡风轻,但不同的人却又不同的领会。她的倔强,她的执着,她的友人和仰慕她的人以及胡兰成想必怕是都清楚的罢。她的文字是已经代为解释。她曾经对她妹妹说过:“一个人假使没有什么特长,最好是做得特别,可以引人注意。我认为与其做一个平庸的人过一辈子清闲生活,终其身,默默无闻,不如做一个特别的人做点特别的事,大家都晓得有这么一个人,不管他人是好是坏,但名气总归有了。”她有她的人生哲学。华美的袍,高调的出场,哪怕有虱子,也不愿低调的落幕。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