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是有“词国皇后”之称的李清照,而最杰出的女作家,我个人认为当属那个华丽而又苍凉的寂寞才女——张爱玲。
提到张爱玲,很多人会马上想到她显赫的家世,然而同曹雪芹一样,他们出生的时候已是大家族走向没落的时候。显赫的家世不但没有给他们带来快乐,反而使他们有了一颗敏感的心,让他们能够冷静客观地看待世事人情,体味一般人轻易感受不到的东西。曹雪芹看到的是封建城堡即将倒塌,张爱玲看到的是四十年代繁华大上海支离破碎的历史。读张爱玲的小说,会被她笔下琐碎的细腻和古典的美感所感染,也会被她对人性和人生的深刻洞见所震撼,再加之她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使我不知不觉喜欢上了张爱玲。难怪至今有很多的“张迷”在研究张爱玲,她是二十世纪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最靓丽的一道风景,她的人生就像她一本小说集的名字一样,是一个传奇。
张爱玲是率真的。清高是中国文人惯有的心理特性,古今文人宁肯穷困潦倒,也不为金钱折腰,一向视金钱如粪土,但张爱玲是个例外。她在《我看苏青》一文中说,她是非常明显地有着世俗的进取心,对于钱,不一般文人要爽直得多。张爱玲具备了一种小资情调,她甚至觉得自己天生俗骨,“俗不可耐”,她在她的作品中不厌其烦地花大量笔墨描写衣食住行,像《更衣记》《道路以目》《说胡萝卜》等。在我看来,她口中说自己“世俗”实是她性格率真的一面,她是一个真正懂得享受生活的人。
张爱玲是冷峻的。当如今我们二十几岁的人还在为未来的人生迷茫时,和我们同龄的张爱玲已为文学界献上了《传奇》《流言》等堪称经典的作品集。读着那无数句饱含沧桑而又有哲理的句子,很难想象这些都出自这样一个年轻女作家之手。她虽称自己是世俗的,但她能“入乎其中,超乎其外”始终以一种超然淡漠的心态去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她透过层层浮华看到的是人性的疏离,现实的残酷,命运的无奈。她笔下的人物越是打扮的华丽,越能显示出她们内心的空虚,因为她们找不到精神的寄托而只能追逐物质的丰裕,这正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
张爱玲是孤独的。父母离婚,父亲关她禁闭,后母的虐待,使她在阴冷灰暗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在享受了片刻成名的快感后,与胡兰成的一段失败婚姻使她的声名一落千丈,之后选择远赴大洋彼岸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与尘世荣耀保持着距离;最后被人发现在洛杉矶的寓所里谢世,孑然一身,撒手人寰,骨灰遵从她的遗愿,撒入了太平洋,回归了“原始的荒凉”。一代才女,香消玉殒,令人叹息!
“出名要趁早”,这是张爱玲的名言,她确实做到了,但成名的喜悦并未驱走她心中的阴霾。文风如人风,她悲切的作品多多少少都暗示了他苍凉的宿命,真是应了那句话——优秀的人难免孤独。很喜欢余秋雨对张爱玲的评价,不妨在这里作为文章的结尾吧“她死的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但文学并不拒绝寂寞,是她告诉历史,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气的一角,正是在这一角中,一颗敏感的灵魂,一种精致的生态,风韵永存。”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