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瓦片”
记得小时候,我和父亲赶集卖羊。对方的钱不够,那人便从地上随便捡来一片瓦片,一砸为二,各执其一,言明下一集正午凭此瓦片,认瓦不认人,归还剩下的钱。到了下一集正午,在指定地点,果然来了一位农民服装的人,父亲和他打招呼,拿出瓦片,一对正符,互相说明来意,把剩下的钱给了父亲。
一块信手掂来的瓦片,没有水印防伪没有密码设计,没有任何担保和信誓旦旦,只是熔铸了双方的信任,瓦片被神奇地激活了,成了一张可以兑换现金的“信用卡”。一分为二的瓦片,一半刻着“诚”字,它验证着买方对卖方的承诺,另一半刻着“信”字,考验着卖方对买方的信任。合二为一的瓦片,为两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撮合成一单生意,为世间留下一段美谈。
人类生生不息,诚信如影相随,一次次的承诺,一次次的履约,如一颗颗繁星,闪烁在诚信的天空,照亮履约守信者远行的步伐。
儿时春上,操着外地口音赊小鸡的小贩也一拨一拨来到村里,自行车货架的椭圆形竹匾里,挤满毛茸茸的小鸡。村里的妇女们用簸箕、筛子,用手、用衣襟,端回、捧回一只只小鸡。秋上,小贩揣着账本,找寻着一个个欠账的名字,上门索回一笔笔小鸡款。
几十年前的村庄,小到针头线脑大到牛马大车,啥都能借。有时正炒菜,一摸油瓶,没了。指使小辈,快到你隔壁二大娘家借点油!有时想用白面擀面条、烙个饼,可面缸里空了,只好借。等自家磨了面,凉透了,柜橱里大号白瓷碗,抹干水迹,结结实实把面装进碗里,按按、压压,再捧一捧,按按、压压,把掌纹清晰地印在冒尖的面粉上,再去还给人家。
一次成真的承诺催生新的承诺,一次次地履约繁衍新的履约,千百年来,诚信犹如照亮世间的那轮红日,东升西落,亘古不变,偶尔遭遇雨雾天气,即使被遮蔽隐没,但依然东升西落,从不爽约。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