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雅赋网 > 短篇美文 > 杂文精选 > 正文

教育重脑不重心,人才注定迷路,社会仍旧迷离?

时间:2012-07-28  阅读:1095  作者:少阳子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多,受教育的人数按比例来算数量也非常庞大,到最后人才却百无一用?甚至还有自杀,郁闷的大批青年。

中国教育到底出了一批什么样的人才,请不要拭目以待,等你拭完目,已经又有一批人才饥荒了,我们马上就说眼前。

眼前,中国依旧是按照传统的升级办学制度,九三三或者九三四年的模式在机械化造才,如果人6岁开始进入学园工厂加工的话,15年或者16年之后,“人才”这种产品基本上可以上市。上市的人才未必可以在市场上大显身手,遇挫再在家思考一两年的,就不少了。且不说15年的学费可以使一个小康家庭坦坦荡荡来一次家产诚恳大放血,为了孩子是这个家庭最高尚的理由。

人才的失落,只有一个原因——学无所用。

如果人的学习能有所用的话,那无疑是社会最实际的个人幸福指数——成就感。成就感的指数要比包括金钱、婚姻、事业的拥有来得更加直接,因为它完全是人内心的满足,精神的补充,从网络游戏的盛行就可以看出,这里不深说。

中国人多,比例之下人才也多,成功的机会也多,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新闻,外国人在中国成功的机会要比中国人更加顺利?并非因为国外有多么优越,相反他们在土地资源和文化资源上比中国差得远了,但恰恰是小国多精英,这就涉及了一个培养的问题。

不是中国培养不出来精英,只是有一个人多量产的问题,量大就有量大的考虑,量少可以一个一个来。人口大国和小国有不同的对待人才的培养方式,同意。当然,如果这个世界大部分都是中国精英,当然这些人如果爱国的话,中国的崛起指日可待,可目前的模式,的的确确是一个量产模式,可是它已经本末倒置了。这个本末倒置的教育模式,已经延续了千年,是我们优秀的中华民族必除的老妖。

这个妖精只有一个问题,是人才为社会服务还是社会为人才服务?

中国的传统模式是人才为社会服务。这样延续的结果是——社会定型了(注意,这里没有说是社会发展,是社会定型),人才未必得志,也有了依旧不满意生活,为了这个不满意在拼命工作,最后的结果是,社会的人才更替,下岗的下岗,死亡的死亡,过一辈子的过一辈子,我不觉得这样的人才和古代的林海樵夫渔夫有什么区别,只是他们生活在当代而已,同样都过了一辈子,也没做什么引以为傲的事,然而,这可能是人死不瞑目的重要原因。当然,这个传统模式有一个好处,就是教育人才的“企业”与日俱增,而且活得非常壮观和豪爽,现实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我认为,现代中国应该具有更高的机警意志和觉醒意志,要觉醒,先机警,能机警的就是人才。人才要明白一个道理——没有你就没有企业。当然这是人才的想法,一般人无法理解。企业如果不爱这样的人才,我只能说明这个企业病得不轻。企业是人才大展身手的场地,是让它无形的智慧表现为有形的价值迸发的工厂,然后你才能明白他的重要,他才能踏踏实实为你倾心奉献,你怕奇迹太过雷人,就只说走路便可以了,不要谈超越二字。如果是一个企业说它不需要人才或者没有什么雄心,也就说明它不需要新鲜的血液来与时俱进,这样的企业能活多久我不知道,反正活不长,因为是老匹夫。企业不能自私,“明码”宣扬让人才为它服务,这是一种尊严的控制,要让人尊严自由,就要问他“你在这个单位的梦想是什么”,然后你亮出你企业的梦想,只要是个有未来的企业,企业现状的有形与人才智慧的无形百分百会找到一个切合点,这样人才和企业就能兼容了,今后的晨光就会更动人。

所有的人类社会价值,都是智慧创造的价值,有人就必须有智慧,有智慧不用可以出家,要用就要实用。那么中国教育到底实用不实用——对于脑子来说,它的确更实用,对于心来说,它根本就在生存上不着调。

相关专题:社会 注定 人才 重心

上一页
1/3页
下一页
赞(1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短文短篇心情短文精美短文短文摘抄英语美文青年文摘读者文摘杂文精选短篇小说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