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拿着手里的书时,你在读什么?我们在读什么?我们这数亿的人们,在读什么?是文字,是文化,是精神,是社会,还是距离与未来。————题记
作为一个喜欢成天泡在书店里的人,从心底里尊重那股流淌书香的气息。可是,似乎在这个十三亿的人口大国,大部分的人无法以一颗纯净的心接受文字的洗礼,无法让阅读使自己有精神层面的收获。
我在心焦,在不停的发问:为何一个缔造文墨的国度今天却是仅仅保存着这繁荣枯干的标本?如果每个人都能全身心沁染了书籍,那么当代的技术,道德做法,文明的缺失是不是能被填满?
常去的一些比较正规的书店,大部分人们的阅读都来源于此,对于这里的人满为患渐成为了习惯。我很尊重那些站在角落互不影响,静静品味的看书人。当他们用擦拭干净的手小心的翻开书页的时候,这些陌生人对于阅读和文化的态度会令我肃然起敬。可毕竟这种人太少了,起码对于我们人口大国来说,太少了。还有那种同样沉下心的读书人,他们霸占着过道,坐在书架上。那份阅读的认真颇似文化人,但他们在自己阅读的同时也给了他人不便,那么,他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真的受到书海阅读的熏陶了吗?还有卖专业学术的书柜前,有人带着本子飞快的抄写资料,他可能成绩优异,也可能是正奋进追赶的人。我很小的时候,望女成凤的妈妈带我去书店的时候,也常告诫我好好学习,以后要像他们一样。我不明白,只是单纯抄写资料,或者为读完这本书的任务去读书,即使知识多了,阅读量丰富了,或者成绩果真有了提高,那他们究竟能染上多少阅读的优雅与深邃?当然,带着纸笔去书店的人还有许多是为了摘抄文字。单纯喜欢这种文字意境的人不在少数,但还有些人仅仅看重了那些语句的华美,为了拼凑成所谓自己的文章。也有人是想通过此举炫耀自己浮夸的风雅。这些人的眼中,不曾有过深入思索的沉静。
还有因为学校的要求购买图书的人,一进店门就询问自己要找的那本书。这也本是稀松平常的事,可他们既然悠闲的来到书店门口,为何不进去读一会呢?在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是家长不给孩子买他们喜欢的书,却抱来大把不符合他们理解的书命令他们阅读,这时小孩的心理就会植根出一种对阅读的单调与厌烦。
最令我气愤的是那些书店里连基本知识都不具备的导购员,自己不懂,又不抱着谦逊的态度去学,这样的读书环境,怎不令人心焦?
我所有的焦急只能慢慢变成无奈。
其实你会想,前边讲的那些人的“无关紧要”的作法是不是被我放大了?我可以这样回答你:其实,这便是现代社会发展上的一个缺失,这便是我们同那些发达国家的一大方面的距离。
我对现代的那些书,无论是网络小说还是当代作家的作品,都非常尊敬。自己虽然不痴迷,但这些书既然能流行开,必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
中国的当代人,写作的热情很高,其中也不乏出名之人。可作家毕竟是少数的,大多数人还是在看,在阅读。
你看那书店的环境大多受了利益的熏染污浊,不禁惋惜。其实我们也有恢弘的书店,有优雅的环境,都静静在大学院校园里矗立着。只是,多数人,读不到这些书。因为它们摆放的“太高了”。我们需要的是人人都能潜心阅读的环境,很遗憾,在我们身边,没有。或者说,在十三亿人口面前,它的数量太少。
有人说我们社会缺人才,其实就是这个原因。如果那种渊源流淌的文化教育是面向每个人的才能发掘的,那我们会以第一人口大国的姿态宣布我们的人才广布。可事实在于很多人没有这个意识。很多外国国家的人每月平均读十多本书,我们的平均月阅读量仅为一本。这相差的阅读距离让我们无法忽略。
世界的经济,文明,发展都是离不开读书,离不开阅读的。我们同世界顶尖的距离,一部分在于经济,一部分就在于这阅读上了。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