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雅赋网 > 短篇美文 > 杂文精选 > 正文

谈女性

时间:2012-04-09  阅读:1659  作者:林晨

由留洋的母亲引导,接触书籍,从小便对诗、书、画、乐特别敏感。热于品读《金瓶梅》和《红楼梦》,或许正是这早年修来的文学素养为她后来的著作奠定了感情基调。张爱玲,似乎成了如今我们谈到爱情小说便会情不自禁说出的一个代表人物。追崇度甚至高于亦舒和琼瑶。毕竟人家与潘柳黛、关露及好友苏青齐名“民国文坛四才女”。翻阅她的小说,总能拾取一句句凝结成精华的“爱情宝典”,而这些遗产却似乎永不过时,而且男女受用。

而我,却更热衷于读她的散文。虽然,她曾在《惘然记》中写下“在文字的沟通上,小说是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但我却感觉极难领悟。毕竟,她的小说,大都刻画爱情中的人物,往往读来的感受与心境也不一样。而散文,记录的是生活轶事或随笔随想,更加真实,无需过多揣摩,便可知作者的意图。

对于女人,她在《谈女人》中直白指出:“外表上看上去各国妇女的地位高低不等,实际上女人总是低的,气氛也无用,人生不是赌气的事。”这话放在今天,怕是还能引起广大女同胞的共鸣。当然,她也比较理智的讽刺某些“不怀好意”的女人。“女人真是幸运,外科医生无法解剖她们的良心。”从这一点看,她是多么希望女性朋友能够独立坚强而不是耍“小手段”。若爱,请深爱。不爱,请走开。但话说起来容易,毕竟“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有女同车》

在《自己的文章》里写道“力是快乐的,美却是悲哀的,两者不能独立存在。” 还有“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 这意境,在《倾国倾城》里体现的淋漓尽致。爱情这东西,往往都是以快乐开场,而以不舍却注定悲剧收尾。她跟胡兰成不也是这样吗?凄美爱情,即便没有结局却往往更耐人千寻。爱玲,已是一个爱情标志——凄美、浪漫、婉转、痴狂又略带惋惜。

我们对鲁迅并不陌生,因为他是个著名的“民主战士”。为了民主,不惜“以身作则”。在他28岁那年,被母亲以患病为由骗回国,谁知母亲竟早已私自为其定亲,要他与未曾谋面的朱安成亲。他死活不答应。要说朱安其实也挺不错。虽然不识字、年龄较大、裹脚、思想比较封建,但出身世家,家境优越,最重要的是对鲁迅死心塌地。但鲁迅丝毫不肯妥协,在“自由”与“民主”新思潮的冲击下,他更坚定誓死不娶朱为妻的信念。最终,鲁迅与学生许广平于1927年开始“同居”,而朱安则为鲁迅守了一生的活寡。许广平不记名分守护在自己男人声旁,帮助、辅佐、陪伴他度过人生最后的十年,还能在贫困的时候给予朱安生活上的帮助诚然可贵。我们更多的或许只会为朱安这个“原配”深受封建思想桎梏而哀其不幸,但是否也该钦佩一下作为旧时代的女性,为自己心仪的男人终其一生去等待的勇气与魄力。每一位成功男士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而鲁迅先生却有两个,而且都能终其一生。从这点看,他的确是幸福的。

我们会笑鲁迅先生竟也会如此绝情。当然笑归笑,正是这种为了找寻自己真爱而不屈于安排的突破,开创了一个“自由恋爱”的婚嫁自由时代。但他却还笑胡适为“才子加流氓”。

胡适,“白话文”的提倡者,也是位在新思潮冲击下主张弘扬“新文化”的大家。他跟女人的交往的很好,如我们熟知的林徽因、陆小曼。当年,他也是被逼和素未谋面的江冬秀成亲。起初,他也如鲁迅般竭力反对。因为那个时代,开始提倡“自由恋爱”,但他不想遵照“媒妁之言”的老传统。可他是个比较有“母性情怀”的男人。想当年在北大,一次天气很冷,风很大,但教室窗户未关,见坐在窗旁的女生直打啰唆,便一边讲课一边走过去关窗。最终,他妥协,与江冬秀成亲。幸运的是,二人婚后生活愉快,白头偕老。

相关专题:女性 女人 徐志摩

上一页
3/5页
下一页
赞(0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短文短篇心情短文精美短文短文摘抄英语美文青年文摘读者文摘杂文精选短篇小说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