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雅赋网 > 短篇美文 > 杂文精选 > 正文

博香采花

时间:2011-08-17  阅读:691  作者:龚蕾

读李渔的《闲情偶寄`结构第一`立主脑》

李渔在《闲情偶寄`结构第一`立主脑》中:“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李言之本意也。传奇亦然。一本戏中,有无数人名,究竟俱属陪宾。原意初心,止为一人而设。即此一人之身,自始至终。离合悲欢,中具无限情由,无穷关目,究竟俱属衍文,原其初心,又止为一事而设。此一人一事即作传奇之主脑也。”所谓立主脑是指戏曲作品要写好主要人物的主要情节,他认为这是写好一部戏的关键:“必此一人一事,果然奇特,而其人其事与作者姓名,皆千古矣。”

读金圣叹的《读〈第五才子书〉》

金圣叹的《读〈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只是写人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手羁绊,阮小七粗鲁是悲愤无处说,焦挺粗鲁是气质不好。”金圣叹称《水浒传》为《第五才子书》他的《读〈第五才子书〉》集中体现了他的小说理论,他认为《水浒传》的写法来源于《史记》“却有许多胜似《史记》处”。对《水浒传》在人物性格描写方面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说:“《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的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分,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并举《水浒传》中写人物的粗鲁处为例。同样是写粗鲁,《水浒传》所写鲁达,史进,李逵,武松,焦挺的粗鲁各不相同,各具面貌,都符合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真正进行人物性格研究,应该说是从金圣叹开始的。

读李渔的《闲情偶寄`结构第一》

李渔在《闲情偶寄`结构第一》中:“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蔬,全篇之破绽出矣。”所谓“密针线”,强调了戏剧中作品故事情节的安排要合情合理,要保持人物性格前后的统一和作品在结构上的整体感。李渔把编戏比作裁衣,必须做到针线紧密,不出破绽。他认为要做到密针线,每编一折戏,“必须前顾数折,后顾数折。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凡是此剧中有名之人,关涉之事,与前此后所说之话,节节俱要想到。”他指出元人重曲文而轻结构的倾向,特别是在《琵琶记》在照映埋伏方面漏洞很多,如“子中状元三载而家人不知;身赘相府,享尽荣华,不能自造一仆,而附家报于路人……”,等等,是违背生活情理的。

李渔这种批判地继承前人遗产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相关专题:人物 荀子 水浒传 文章

上一页
3/3页
下一页
赞(0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短文短篇心情短文精美短文短文摘抄英语美文青年文摘读者文摘杂文精选短篇小说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