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穿行在人海中,行色匆匆。他们为了自己、家庭奋斗。活在世界上,就是去通过付出劳动换的与家人的天伦之乐。在大千世界还是小人物多,虽然小人物的奋斗不是那么的轰轰烈烈,但是最真挚、最淳朴。
《钢的琴》是2011年由张猛执导 王千源,和秦海璐主演的喜剧电影,被誉为2011年度口碑第一片。讲述的是生活在90年代初生活并不富裕的小人物们为信念努力奋斗的故事。故事情节非常的简单。陈桂林(男主角)与小菊(陈桂林的妻子)两个人离婚,为了争夺孩子“小元”的抚养权而引发的故事。
小菊找了一个卖假药的老公,很有钱,想带走孩子。陈桂林,一个下岗职工,以在婚丧上演奏为生,生活不算富裕,但是勉强过得去。他一直抚养小元,培养孩子去学习钢琴,害怕小元离开。最后,小元决定只要是谁给她买一架钢琴,她就跟谁。这个条件对于生活拮据的陈桂林来说根本不可能。但是作为常年在外打拼的“东北大汉”来说,就算是赌一口气也要弄来一架钢琴。他想过买一架,但是钱不够。想过偷,但是行迹被发现后进了公安局。最后,他下定决心自己做一架钢琴。做钢琴对我们来说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觉得世界上所有的困难都会在一中情况下飞灰湮灭,那就是遇上了——爱。陈桂林对小元的爱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因为父爱是很伟大的。其实,我们应该想一下,小元小小的年纪就能提出如此现实的条件,我觉得大为惊讶。或许,这不是她自己要提出的,但是这也折射出成年人所灌输给孩子“现实”想法的影响。人们往往想要投靠有钱人,想要奔一个锦绣前程,这个想法本没有错。但是,他们忽略了爱的存在。年纪小小的小元难道就真的会懂得放弃和自己的父亲在一起的日子而去投靠没有抚养过她而有钱的母亲吗?这很显然是她的母亲——小菊,幕后操作的结果。这个例子活生生的证明钱能换来一切。对于陈桂林来说这不是个好消息。因为他没有给小元物质上幸福的资本。陈桂林为小元做钢琴并不是要去打动她什么,而是为了表现一种父爱,表现作为男人的尊严。
在做钢琴的过程中,所折射出的对社会的思考也是值得注意的。作为钢厂的标志建筑——两根大烟囱,因为不合时宜就要被炸掉,这两根大烟囱所承载的不仅仅有一种历史沧桑感,更多的还是人们所给予的一种归属感。最后面对小元的离开和烟囱的被炸,陈桂林从容的抽着烟,他终于明白不是什么事情经过了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但是他没有沮丧,因为自己作为一个小人物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陈桂林们生活很拮据,但是他们要求的很简单。和陈桂林一同做钢琴的兄弟当中,淑娴只不过想找一个靠谱的人,“快手”也只是专心经营自己的店,汪工也只是希望烟囱能留下。他们没有太多的贪欲。生活在平淡之中的人们并不是丧失了理想和斗志,而是他们懂得生活的真谛——简简单单。他们为陈桂林所做出的努力,体现出这个世界正在淡化的兄弟情。或许,他们不像水浒英雄那样豪爽,但是也绝对会尽心尽力。在外打拼,多一个朋友多条路。只有在没有物质攀比和高低之分的社会才能拥有如此纯真的情谊。没有谁看不起谁,没有谁管得着谁。
最后,小元还是跟着有钱的妈。但是陈桂林并没有丢掉什么。他看透了世间的分分合合是必然的,他赢得了淑娴的芳心,赢得了兄弟们的感动。当钢琴在吊车上缓缓地驶来,他向小元证明了自己的爱和承诺,向小元证明自己的爱就像这一架钢的琴一样坚不可摧。陈桂林不要求孩子能给与他什么,哪怕是一首钢琴曲也要小元弹奏一曲最简单的。他所想要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女儿能永远的去弹奏钢琴,去快乐的生活。
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徒劳无功工的,但是人们因为一种信念而勇往直前。小人物的奋斗也很伟大!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