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的巧合照应的安排,更是给人一种惊喜。曼祯那封没有寄出的信,后来又让我们看到。曼璐知道豫瑾来,穿了他喜欢的紫色去看他,却不知他已用心于曼祯,而顾太太让曼祯去参加豫瑾的婚礼时说“你问你姐姐借件衣服穿,我看上次那件紫的丝绒衣服,就很好。”这些细微之处,皆为妙笔,平添了许多色彩,使文章精致玲珑。
有人说“张爱玲恪守了小说中最基本的,恒定不变的规则,因此成了不会过时的小说家”我想那规则,便是“真实的人性”拨开战争中的硝烟四起,穿过大上海光怪陆离的欢乐洋场,婉如夜色下在一个弄家小院儿里听邻家的姐姐讲一个古老的故事。张爱玲的作品写的是生活,我们看不到她对政治伦理的愤然批判,也没有对人生理想的热情歌咏。但是曼璐的不得已,心理上的扭曲,世钧和叔惠的懦弱妥协,曼祯和祝鸿才的错误结合,仍然让我们看到了时代的悲哀,并引起了我们对于爱情,对于人性,对于命运的深深思考。
“张爱玲小说的底色是荒凉”是不该这样绝对化的定论的。《半生缘》中曼祯历经了诸多劫难之后,接纳了荣宝,选择了原谅,原谅姐姐甚至原谅祝鸿才,也原谅了世钧的“失约”故事亦是在翠芝对叔惠未来婚姻的祝福中收尾。虽尽是悲剧,却是没有恨的,这不失为一种温暖。我相信,爱玲本人也是如此的,温暖,向善。
在张爱玲的字里行间中,我们更是读到了一位女性作家的个人魅力。看着她那张身着旗袍,低头浅笑的照片,总是在想,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传奇女子,写下了这些传奇的文字。可叹张爱玲的一支秀笔,写尽了人世间的离合悲欢,却写不出一段属于自己的圆满爱情。每个人都在等待,张爱玲也有过等待,真真切切的爱了一场,最终也没有逃过分别的荒凉。她如期给他汇了钱,留了一封短信,结束了他自己的“半生缘”“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慈悲”应为爱情以及人性中最美的光辉吧。
生命中有很多爱情,开始的很美丽,却不能有美丽的结果。张爱玲曾在与胡兰成的婚约上写到“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半生情缘,一世眷恋。爱上一个人,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