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除了小学在语文老师的强烈推荐下订过两年《少年博览》和中学时代必须订阅的英语报数学报以外,我家唯一订过的刊物是《文摘周刊》。应该没有续订,因为最后一期的猜成语,我还不知道答案。也是在《文摘周刊》上,我看到才女蒋方舟的名字。直到后来我真正读她的文字,紧紧地和时事贴近,什么金融危机、什么房价飙升、什么学生竞选,才发现,一直以来我活在桃花源里。
怀宁县算不上边城,没有沈从文笔下小溪汇河,绕山岨流那么山清水秀。不过谈上人杰地灵,也出过几个像样的人物,什么陈独秀,什么邓稼先,什么海子,在皖河路上随便拉个路人都能扯出一堆故事。平原区的交通和湘西小山城茶峒比起来,堪称发达。安庆西站建了有20个年头了,月山镇境内206国道横穿而过,金拱镇从206国道便能直上沪渝高速与全国沟通。
即便是交通发达,消息灵通,外界变化于我、于同龄人好像都没有有蒋方舟那样的感触。那九年里发生了无数震惊全国的事,非说外界于我有点联系的话,我记得非典期间,学校放了16天的假,而我在屋后小池塘钓了16天鱼;我只记得汶川地震的时候,初中班主任杨小武让我们全班默哀过三分钟。至于911事件,至于金融危机,至于房价飙升,与我无关。
很讽刺的是,我是一个如此不关注政治的人,学了政治十几年;我是一个如此不关注新闻的人,却选择了新闻学专业。
这也难怪,因为除了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外,我对志愿参考书上的那些专业一个都不懂。我喜欢看电视,想有一天自己也能拍电视给别人看,不凑巧,正好看到广播电视新闻学这个专业,二话没说,我在平行的四个志愿全填了这个专业(安徽师范大学是新闻学)。甚至在大学正式上课很久以后,才发现,干,我选的原来是新闻专业。
几个月前,我们班八个同学被挑中到芜湖市某区和当地纪委配合执行暗访任务,我才知道政府娘的这么多部门,听都没听过。只知道开个小店需要去办营业执照,那玩意应该在工商部,却不知道有些店铺需要什么健康证,还要去体检,很麻烦。而且,我记得去暗访的是还是市场监督部门,工商的影子都没见到半个。后期剪辑时看到有一组去法院暗访,说自己弟弟把人打了,应该怎么办。工作人员让他等着,等着人家来告,当时就笑喷了。看着有人渴望进入体制,有人咒骂体制,而我始终冷漠。我只听过进入体制意味着保障,只听过体制吃人不吐骨头,而实际上,我对体制一无所知。
小镇是桃花源,学校也是桃花源。当蒋方舟对体制进行口诛笔伐的时候,当他羡慕韩寒、羡慕朗朗走上捷径的时候,我在洪流中被夹裹着,朝着更大的洪流涌去。在这个封闭的空间,看着有关全世界的知识,沉浸在自己意淫的世界里,在七大姑八大姨,在左邻右舍的夸奖中长大,而那整整一墙壁的鸟屎黄色的奖状都在嘲笑着我。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