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这地方,是去了两三次,亦仍可去的。去岁冬日,我游白马寺,也是清冷冷的天气。佛门清净地,三三两两师傅,着灰青袄,暗红裟,立足而谈,使人见之不忘。今年来洛,又是这隆隆冬日,朋友说,天这么冷,实在不是游园好时节,便一再邀我去家里。我谢了她的好意,心里想着,念着,要去游一游鼎鼎盛名的龙门。
龙门,古时称伊阙,因伊河分山而过得名,又因门户正对洛都,也称龙门。其实,我不是第一次来这里,幼时爷爷奶奶带着来过,我看照片,依然有模糊印象。大学时,亦跟朋友来过,热闹闹的,却是过门而不入。现在,我的心情,如此清静明快,看人是人,看山是山,简直再好也没有了。
我和周周搭公车到景区,前排有一红衣男孩,年纪很轻,我本以为他是约了人的,没成想,却是自己来游玩的,一路走在我们前面,还请了导游讲解,当真好兴致。又有一家南方口音的家庭,带了孩子游玩,妈妈每到一处,都要拿出网上找的资料,细细讲来,孩子们却欢笑笑闹作一团。我和周周却走得极慢,看见栏杆也要倚一倚,看见椅子也要坐一坐,看见讲解牌也要驻足一看的。这便真是淡季游的好处了。
我们倚河而望,但见东山山色青青,白雪皑皑,香山寺掩映在半山腰处,红檐壁瓦,别有绵邈味道。又近处,伊水淙淙,有白鹭单脚而立,有小野鸭欢快的捉鱼。原来冬日之美,便在这山河树木也萧萧,却透出活泼的生意。
我们一路看景,一路看窟,大佛小像亦不错过。虽然不懂佛传典故,洞窟文化,却也被这雕刻之美,婆娑迤逦之壮,深深震撼。路遇一导游,想着听一耳朵便走,但这导游实在讲得活泼有趣,竟是一路跟着听下来。导游先生衣着素素,样貌普通,看之如出门路遇一洛阳人,有可亲近处,却能深入简出,将北魏至唐宋的洞窟史一一道来,想是做足了功课,不单单是背稿的。我们走一路,队伍越来越壮大。讲解结束,大家一一去谢导游,要名片。导游却谦逊的表示没有名片,只说名字叫马丁(音),给大家留了电话。有阿姨要他留字,他又笑说自己字丑,我听了,也不免一笑。
导游讲至西窟结束,我和周周自去游东窟,东窟多为唐武周以后所刻,又多民间所雕,艺术性不如西窟,但从东望西,全景可览,甚为壮观。倚山而走,游香山寺,因其在半山腰处,倒要费力爬上去,其栏杆书有“饶益行人,究竟常乐”等佛说偈语,累了倒可立足一思。
从香山寺下来,又不多远,便来到了白园。白园是大诗人白居易的墓园,他晚年居洛阳十八年,深爱香山山水,身后葬于此处。白园环境清幽,有山石松竹,文人碑刻,我每逢此时,便深恨自己读书少,没文化,繁体字不认得,连体字亦不认得,想冒充一下读书人也不能,但我转念又原谅自己是普通人,仍兴致勃勃去游园,连周亦笑我。
白居易有言,说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此言不虚。伊阙之美,独不在石窟之惊动世人,亦在山水有常景,人物有常情,连我们这普通游人,身处其中,亦是一美。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