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作为一种反映个人品质的特性,已成为我国、多个地方区域及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要素之一。如我国最近提出的“包容性增长”、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也成为若干国有乃至民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包容,虽然大家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但说易行难,在现实生活中如何理解包容,践行包容,却是需要用心去体会的。
前些天我和儿子一起去吃早饭,吃肉夹馍时儿子把带肉部分吃了,只剩下半月型的馍边却不吃。我看到后,劝儿子要珍惜粮食,尽量把它吃完。儿子却不太乐意,说他就想这样吃,有利于其身体健康。我说,你正在长身体,需要多吃些主食,所以还是吃掉。结果儿子吃了两口,剩下一半,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事后我对儿子的做法不满意,心里虽不高兴,但考虑到他从小在城市生活,衣食无忧,对粮食的重要性没有深刻体验,就原谅他了,想到今后还需要对他有针对性地加强沟通和交流。第二天吃早饭时,很高兴地看到儿子再没有浪费粮食。当然我就不再用“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之类的话去烦扰儿子了。
这件事很快就过去了。但现在想想,父子关系是最亲近的关系,包容容易实现。但推广到家庭、朋友、邻居、同事、社会人的关系上,是否还能这样容易呢?包容,究其含义,是包含、包括,面对认可、不认可的现象,你都能包含进去,做到兼收并蓄。认可的现象,容易包进去,因为它被认可,与我们的想法相同,容易接受。但面对不认可的现象呢?我们能否包含进去,那就看我们有无这种能力。要真正做到接受心中不认可的行为现象,从内心认同与我们不一样的事情,有时还是一种很重要的考验。这需要认识到包容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人生境界,学他人之长,容他人之短,实现共赢。当前社会中专业化分工、市场竞争日趋明显,不同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人们思想、行为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日渐突出。对于不同的行为现象,更需包容之心。处理家庭关系,特别是夫妻之间需要包容。“夫妻没有隔夜仇。”如果总为小事斤斤计较、吵吵闹闹,家庭关系无法和谐。朋友之间需要包容,包容是友谊的基石,心胸宽广的人才会有真心朋友。邻居之间需要包容,左邻右舍难免发生一些矛盾,只要互谅互让、互帮互助,就能和睦相处。同事之间需要包容,多合作、不唱对台戏,多理解、不误解,这样才能共同进步。对于社会人,要包容他人之短,他人之长,他人之言,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同和支持。
当然,包容不是无原则的退让,而是建立在平等沟通交流、和平共处基础上的相互尊重、谅解、信任和支持。该说该做的时候,仍然要大声地说,全力地做,只不过这时因为心中有包容之心,所以就不会偏激。包容宽容是溶化坚冰的阳光,是驱赶严寒的春风,是比天空更宽广的胸怀。让我们共同持续努力,多一些包容之心,多一些尊重之行,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