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雅赋网 > 短篇美文 > 杂文精选 > 正文

正视,金牌的积极效应

时间:2012-08-12  阅读:769  作者:陈昱雯

四年一个轮回,转眼间,伦敦奥运会已拉开序幕。

关于奥运会,最大的期待莫过于本国运动员夺金。四年前的北京,中国的辉煌已经永远地留在了国人的心里。许多人都认为,北京的奇迹恐怕再难复制。但对金牌的追求,依然是十三亿人共同的心愿。

不可否认,金牌是所有运动员的共同目标,金牌带给运动员的,是荣誉、是经历、是欢笑甚至是名利,但运动员毕竟还是少数,对于占国民总数的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与运动员们一样追求着金牌数的人们,除了看本国运动员夺金时的激动,金牌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记得四年前,在辉煌之后,除了人们的激动,一个问题被旧事重提——那就是金牌大国与运动大国的差异。在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真正地成为了金牌大国,然而,距离运动大国却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运动,尤其是高水平的运动以及对设备要求较高的运动,只集中在专业运动员及极少数对运动有强烈热爱且具备一定物质条件的人身上,大多数平民百姓却很难且很少去涉及。

这当然与我国的运动员体制有关:我国的参赛运动员绝大多数都是职业运动员,即从小开始接受专业体育训练,国家为其安排训练及生活,为其发放津贴、提供住宿,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训练。在这种体制下,运动员的训练量大,通过不断地反复,运动水平提高得快。但由此造成的结果似乎是令运动离普通人越来越远,而与此同时,国人对金牌的追求也达到了一种近乎病态的程度。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人开始质疑中国队金牌的含金量,开始反思金牌的意义,更有甚者,认为这种体制是中国全民体育普及推广程度低和其他未夺金运动员多年努力被忽视、未来生活堪忧的罪魁祸首。由此,对金牌的声讨渐渐兴起,金牌与银牌、铜牌的差异也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的确,对金牌的狂热追求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金牌获得者得到的与其他人截然不同的区别对待是有失公平甚至是有违道德的,但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个别势利者的举动,我们不应就此抹灭金牌的功绩。应该看到,在当前的中国,金牌效应的的确确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其促进全民健身的积极作用,而这种效应是银牌和铜牌所不能比拟的。遗憾的是,它在那一片猛烈的声讨声中被许多人忽略了。

应该说,这种影响是非常之多的,在这里,我仅以近几年来发生的几件中国体育界的大事来谈,

首先要说的,还应该是刘翔雅典的夺冠——这个中国田径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事件。在刘翔夺冠以前,中国的田径项目可谓默默无闻、无人问津。不单说是家长们觉得练田径没出路不愿送孩子练田径导致体育学校很难招到优秀生源,就连奥运转播在国内都很少有人关注。但当刘翔夺冠之后,110米栏成为了民众最为关心的运动项目之一不说,还在多少孩子的心里种下了成为中国飞人的梦?

关注,是一切运动推广的开始。有了民众的关注,才谈得上发展。而金牌,是比其他一切手段都来得更加直接、更加有效的一种方式。孩子们的梦想,在狭义上说,也在低年龄段对这个项目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普及。在刘翔之后,史冬鹏也开始进入国人的视野,而在今年奥运会的田径场上,我们又看到了陈定、李艳凤甚至是苏炳添等人,尽管他们之中有的拿了奖牌,有的没有奖牌甚至没进决赛,但他们都创造了历史,开创了中国田径的新时代,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中国田径后继有人!中国田径能在今天涌现出如此多杰出的新人,刘翔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

再要说的,就要数李娜法网夺冠了。中国网球的兴起,应该要追溯到在这之前的雅典奥运会,中国女双选手——李婷和孙甜甜的夺冠,它为中国网球的兴起拉开了序幕。而李娜的夺冠将其推向了高潮!四大满贯公开赛可谓是堪比世界杯和NBA的一项世界级顶尖赛事,可在李娜夺冠前,中国人对其的认知度有多少呢?然而当晚的法网决赛,却创下了一个收视奇迹。

相关专题:效应 积极 金牌 正视

上一页
1/2页
下一页
赞(0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短文短篇心情短文精美短文短文摘抄英语美文青年文摘读者文摘杂文精选短篇小说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