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在北美院线折戟沉沙,中国电影在走向世界的道路上又一次遭遇滑铁卢。而这样一部大制作悄然湮灭的原因不免令人愕然,张艺谋用稍显收敛的笔触描绘的南京大屠杀,却被北美的影评人认为是夸张的表现,甚至是对历史的捏造。
你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否定这部电影,你甚至可以以明显的地方保护主义态度拒绝这部影片,但你就是不能从题材上怀疑它、否定它,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电影领域的问题,它涉及的是一段严肃的历史和一个民族挥之不去的伤痛。
美国人是不情愿让外人在自己的地盘上大把大把的抢钞票的。归根到底是钱的问题,而为了解决钱的问题,竟然可以这么轻易的、不加思索的拿历史来开玩笑,这不能不让人震惊。
由此引出一个命题,历史是否可以为利益所左右。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长久以来以史为基努力构建起来的普适价值又意义何在呢?根基飘摇,上层不稳,一个摇曳不定的价值观是没什么价值的。
放弃历史,获得利益;坚持真相,损失金钱。历史与利益竟然站在了对立的两端,稍有常识的人就应该清楚这种假设是不成立的。历史是人类前行的坐标,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明史恰恰是为了更好的获取利益,二战后的德国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们不止一次的看到德国领导人忏悔纳粹的罪行,德国人并不忌惮揭开丑陋的过去,他们只是想让自己看得更清楚。一个尊重历史的民族必然是能够创造历史的民族,日尔曼民族给人的一贯印象是坚毅、严谨、踏实的,他们对于历史的严肃态度使许多凝结于那段历史的矛盾都涣然冰释,德国的重新崛起也显得顺理成章。
尊重历史就是对未来负责,而为了眼前利益戏弄历史,就是在给自己铺设地雷,损失的是长远利益。历史不是谁的私有财产,亵渎一段历史,就会伤害一个群体,强加的伤害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这种代价可以是任何形式的。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代价一定比之前的伤痛来得更惨痛。
市场是残酷的,竞争是惨烈的,但竞争的方式是可以选择的。显然,好莱坞的方式是在断自己的后路。他们的确守住了市场,但因为他们的无知给熟悉那段历史的人带去的伤痛,绝不是几亿票房能弥补的,也许要多得多,他们应付得来吗?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