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文章

雅赋网 > 文章阅读 > 励志文章 > 正文

与餐饮老板阿伟的对话:舌尖上的传承与创新

时间:2025-08-20  阅读:6  作者:岭师同心燃梦
7月7日下午,我们“同心燃梦”突击队来到德庆县朝阳路一家经营竹篙粉的小店,与32岁的老板阿伟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深入交流。这次访谈不仅让我们对竹篙粉这项省级非遗项目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让我们对传统美食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发展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阿伟的店铺虽然面积不大,但整洁有序的布置和络绎不绝的客流都显示出这家小店的受欢迎程度。他一边熟练地准备食材,一边向我们详细介绍竹篙粉的制作工艺。说到关键处,他特意拿出刚蒸好的米浆薄片向我们展示:“你们看,这样透亮的粉皮才是合格的。”我们注意到,尽管店里生意繁忙,但他始终坚持最传统的竹篙晾晒工艺,这道工序虽然耗时费力,却是保证口感的关键。

在交流过程中,阿伟展现出了年轻传承人特有的创新思维。他告诉我们,在坚持传统工艺精髓的同时,他也做了一些改良:选用品质更好的东北大米,使用电动磨浆机提高效率,在酱汁中加入香菇、蒜头等配料,还自制了多种口味的辣椒酱。这些创新既保留了竹篙粉的传统特色,又让产品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需求。他说:“老一辈的做法要学,但也得跟着时代变。”这句话让我们深受启发。

谈到顾客群体时,阿伟的观察细致入微。他分析道,来店里的客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外地游客和本地熟客。游客们最感兴趣的是竹篙晾粉的制作过程,常常会拍照录像;而本地顾客则更看重粉皮的筋道和酱汁的风味。为此,他特意在店内设置了晾粉展示区,既满足了游客的好奇心,又保证了出品质量。这种精准的市场定位和贴心的服务意识,让我们看到了非遗美食商业化运营的可能性。

在谈到经营现状时,阿伟坦言面临不少挑战,但他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计划明年扩大经营规模,把竹篙粉制作过程完全透明化,让更多人了解这项传统技艺的魅力。作为调研团队,我们不仅详细记录了他的经验和建议,还就如何平衡传统与创新、如何拓展市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这次访谈让我们收获颇丰。我们认识到,非遗保护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记录和展示,更需要像阿伟这样的实践者,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作为大学生调研团队,我们会把这些宝贵的见闻和思考写入报告,为非遗美食的传承发展提供参考。临别时,看着阿伟专注工作的身影,我们更加确信:只要有更多这样用心的传承人,传统美食定能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相关专题:创新 老板 餐饮

赞(0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文章大全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