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东新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什么县哪,出了个什么人领导人民得解放啊咿呀咿子哟。”“浏阳河,弯过了九道弯,五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湘潭县哪,出了个毛主席领导人民得解放啊咿呀咿子哟。”
2010年5月,春夏之际。我因参加全省纪检监察案件检查工作培训,有幸瞻仰了长沙这条母亲河,并专程走访吊唁了耀邦同志的故居。
浏阳河,在湖南只是一条极普通不过的河,在湖南省境内5300多条河流中,比起湘、资、沅、澧来,她根本就算不上什么,但她的名气,却远在湘、资、沅、澧之上,因为《浏阳河》这首歌,浏阳河这条河便得以声名远播、家喻户晓。
其实这条扬名中外的浏阳河又名浏渭河,因县邑河位其北,“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故称浏阳。浏水又因浏阳城而名浏阳河,是湘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罗霄山脉的大围山北麓,有大溪河和小溪河两个源流,全长共222公里,最后在长沙市的陈家屋场注入湘江。河道十曲九弯,清波荡漾就像挂满了珠宝的彩带,特别是用浏阳河水漂洗的两岸青山翠枝,紫霞丹花,不仅滋养了毛泽东和他率领的秋收起义红军师,还哺育了许光达、黄兴、徐特立、谭嗣同等众多的革命志士,使这条河水充满灵气并熠熠生辉。当然,浏阳河水还哺育了另一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
为了想看看这位当年总书记的故居,我们培训班一行80余人从长沙出发,开了近两个小时的车,来到浏阳市区,又走了大约50多公里路程,先来到了文家市,因为这里是红军当年秋收起义会师的地方,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生死悠关的转折点。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起义部队向长沙方向进军中相继受挫,毛泽东同志当机立断,指挥各路起义部队于9月19日在浏阳文家市会师,并于当晚在里仁学校后栋教室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重新制定了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路线,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也就是在这工农革命军第一师陆续向文家市集结的几天里,胡耀邦第一次见到从外地开来的革命部队,好奇的他顺着柳树爬上围墙,见到高高瘦瘦的毛泽东正挥动着有力的手势站在操场上讲话,说蒋介石就好比是一口大水缸,而我们的军队就好比是一个小石头,只要大家团结的紧,总有一天我们一定能够砸破蒋介石那口大水缸。于是,他毅然决定,跟着这支部队开始走上革命道路。而今那个操场和那红色的墙体还在,墙上当年的标语尽管经过风吹雨打历经沧桑,而今还在一笔一划地保留着原貌,墙内挺拔的红松仍然充满信仰见证着当年的历史。
从文家市出来,我们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山道柏油路,来到一处丘陵地,当我们的汽车爬上一座小山岭后,浏阳的朋友就告诉我们,说这就是浏阳市中和镇苍坊村胡耀邦同志的故居。
真的就看到几间典型的清末浏阳农村居民建筑,房屋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小青瓦顶,房后面是一道郁郁葱葱的山岭,岭上有不少叫不出来的灌木和各种树种,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风和日丽十分地平静。屋前有一片片分布均匀的稻田,像一个个象形文字蕴含着山村独有的意境。一条村路把我们引进岭下一个铺着柏油的平坝,靠平坝的两边有一条宽约数米的溪流自东向西地流着,整个环境十分地幽静和古朴典雅,就像一曲短歌或者一首小令,充满着湘西特有的乡间田园风貌。
我们把车停靠在平坝,沿着一组七八十级的台阶,来到了这个院落的门口。只见门口有一副对联:支分西岭,业绍南塘。横眉有一行大字:胡耀邦故居。整个房屋成凹字形布局,房屋为两层的土木结构,下面的一层因为住人显得高也亮堂,楼上面的一层主要是为了存放粮食和农具。
讲解员告诉我们,目前所存的房屋是胡耀邦的曾祖父胡名钟和哥哥胡名镜当年所共有的,共计19间房,总面积约450平方米。自中轴线以西为胡耀邦故居,以东部分为胡氏宗亲住房。中间的“泮公享堂”最高大,也是当年明镜、名钟兄弟供奉其父亲胡中泮牌位的地方,为两家共有,作为大客堂。
经几代相传,属于胡耀邦父亲胡宜仓家的房子为7间半,约200平方米。据说胡耀邦的故居探源要追溯到明朝的万历晚期,那时候,一个名字叫胡允钦的农民,从江西省的高安县伍桥镇浯塘村携家眷离开故土,来到湖南浏阳中和乡西岭定居。到了清朝咸丰年间,也是整个胡氏家族最为兴旺时期,胡耀邦上五代祖父胡中泮为当时的大学士,开始购置许多田地并以清末湘赣边界民居的典型建筑,修建成现在的故居。
从清朝咸丰年间到现在这样推算,这里的房屋已经有近150余年的历史。此房虽然经过多次修缮,但以1995年的修缮最为精细。据说胡耀邦在世的时候,有人见他的旧居已是危房,建议修缮,但他婉谢了大家的好意,只提出保持原貌,加固外墙。但后来也未及时加固,以至外墙被洪水推塌。
胡耀邦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更是再三叮嘱家人不准兴土木。哥哥胡耀福到北京,告诉胡耀邦祖居就要倒了,怎么办?胡耀邦同志说,年代久了,倒就让它倒吧,外边倒掉了,人就搬到里面去住。
到了1995年胡耀邦诞辰80周年之际,浏阳市决定修复胡耀邦故居并对外开放。其间修复了胡耀邦童年时代的住房、父母与兄长的居室,以及正厅、横厅、客厅、厨房等。1996年,故居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老屋西侧横厅内屋1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讲解员说这是胡耀邦同志父母的居室,也是胡耀邦同志1915年11月20日出生的地方。房间里悬挂着胡耀邦同志父母的照片,从照片上看,胡耀邦同志真的年轻时候长的像父亲,年老的时候像母亲。在厨房内,还存放着当时胡耀邦同志和家人用过的农具和厨具以及当年胡耀邦同志母亲做花炮用过的简陋工具。
在另一间的耳房里,则是胡耀邦同志小时候住过的地方。只见一张红油漆已经脱落的木床,上面挂了一床简易的纱布蚊帐,床上有一当地的土印花棉被。包括胡耀邦同志后来在胡氏族小、里仁学校和浏阳中学学习,十多年中除在“浏中”寄宿外,其余时间都食住在这栋老屋里。直到1930年10月调任江西安源湘东儿童总局局长时,才离开故园,从此投身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一别就是30多年。1963年1月,胡耀邦同志担任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湘潭地委第一书记到浏阳农村调查期间,才回故居的这间房屋住了一晚。这一晚,也是他离开家乡后回来的唯一一次,也是他的最后一次。
面对这简陋的房间和摆设,想到那时候出生的胡耀邦同志正值辛亥革命以后,军阀混战,山河破碎,兵荒马乱,加之自然灾害,胡耀邦同志祖辈积攒下来的一点家业,也因以上原因开始破坏。除了种地,父亲胡祖伦靠挑煤为生,一大早赶到文家市去挑出煤来到东乡去卖。胡耀邦同志到文家市读高小,早出晚归,清晨往往和父亲结伴而行。由于家境贫寒,胡耀邦同志经常是带着母亲捏的几个菜团子或是红薯丝饭作为午饭。但他含辛茹苦,聪明勤奋,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让我们想到个头瘦小的胡耀邦同志,童年里怎样地上山捡柴干农活,操持家务,怎样地与兄长们爬树、掏鸟窝、耍龙灯,怎样地私塾上学,聪慧过人,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然而,就是在这普普通通简陋的居室里,却孕育着后来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
随后,我们还参观了耀邦故居陈列馆,陈列馆于2005年2月动工兴建,2006年11月投入使用,占地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展厅分上下楼两层,面积2100多平方米。下层的正厅里有胡耀邦同志身穿中山装肩披大氅的铜像,铜像前面摆满了人们送来的花圈,花圈后面有一排郁郁葱葱的长青松。
上层的展室采用声、光、电等现代展示手段,共计展出图片330多幅,文物170多件,并用文物、雕刻、蜡像等复原展示了反映胡耀邦同志生平的9处场,如大革命时期,胡耀邦同志参加当地的农民协会,担任里仁学校少年先锋队长、儿童团团长,团支部书记、湘东特委技术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抗大政治部副主任、大队政委,中央军委总政组织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政治部代主任,晋察冀军区纵队政委,第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
解放后,1980年2月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81年6月在六中全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在长达六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如一地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心耿耿,呕心沥血,艰苦奋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这里,我们不仅瞻仰和了解了胡耀邦同志的革命生涯和生活的足迹,还受到了一次很生动的党性教育。
正当我们离开此地时,讲解员告诉我们,说刚刚在我们面前走过去的是胡耀邦同志的侄子。我们马上回头观看,只见一位个子不高已经满头白发的老人,正同一个人肩并肩地朝山脚下行走,尽管看不到他的面孔,却能够从他行走的矫健步伐里感觉出他生活的充实。据说当年县里一个领导在县里的化肥厂给胡耀邦同志的侄子安排了工作,胡耀邦同志知道后将侄子退回农村,而且还将到北京的哥哥狠狠地批了一顿。该侄子现在当地办了一个小餐馆,农忙时还以农活为主。我们望着在视线里渐渐远去的老人,心里却在想现在的一些官员们,刚走上领导岗位不久,就开始为自己的亲朋好友谋取私利。而一位全党全国的最高领袖,自己的亲侄子却还在当地当农民。
这时候想到胡耀邦同志书写的一幅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他曾经说过,共产党人是给人民办事的,不是给一家一族人办事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来没有利用职权给过家乡人一点特殊,也没有给过亲戚们一点照顾。当年农村化肥供应紧张,浏阳县委托胡耀邦同志之兄胡耀福到北京找胡耀邦给家乡批点化肥。胡耀邦同志坚决不办。胡耀福急了:“是为老区,不是为我自己。”胡耀邦同志仍坚持“不行!”胡耀福一气之下走了。
胡耀邦同志回乡搞调研,胡耀福以为当官的弟弟回来了会给家里带来些好处,而胡耀邦却只给了兄嫂10块钱。胡耀邦同志当天晚上在村上走访时,有一位村民就向他透露说:胡耀福拿了生产大队一把坏了的铁耙回家打成了自家的锄头,还拿了生产大队几床晒垫。胡耀邦同志听后非常生气,连忙召集社员在家中横厅开会,要哥哥当面作检讨,进行赔偿。胡耀福只能从弟弟刚给的10块钱里拿出了7块钱赔给了生产大队。到胡耀邦同志逝世,胡的亲属全是普通农民。真是“国中有典型,两袖清风做赤子;天下无先例,一代皇亲是农人”,真的令我们对胡耀邦同志以及他的家人们肃然起敬!
其实胡耀邦同志故居的一个房间里有一幅对联:屋矮能容月,楼高不染尘。后来有一位香港来的游客,说把这幅对联的第一个字改一下,可以总结胡耀邦的一生,即:身矮能容月,品高不染尘。正如党中央当年在悼词里给予他崇高的评价: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人民军队杰出的政治工作者,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忠心耿耿,毕生奉献,功勋卓著。尤其在党中央总书记期间,除了他身体力行促进改革开放工作,推动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辩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他也在面对各种压力的情况下,平反了大批文化大革命的冤假错案,有力地推进了思想路线建设,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为改革开放的伟业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是啊!“一身正气深得人民敬爱,两袖清风堪称为人楷模”!胡耀邦同志伟大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尤其他那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和严以律己廉洁奉公的生活态度,不仅是我们全党全国学习的楷模,也很值得我们普普通通老百姓们的敬仰和好好学习的。临别时,面对这座普通的农舍,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表示敬仰之情。即便我们以后不会经常地来,但我们会永远记得住这个地方。
离开耀邦同志故居时,我的耳边似乎又响起了那支熟悉而悦耳的曲子,“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什么县哪,出了个什么人领导人民得解放啊咿呀咿子哟。”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