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从孩提时代就已知晓这首诗,喜欢却又有些畏惧,究其原因,大概是对断魂之情心存畏惧。清明是祭奠、思念已故亲人的时节。
小时候,清明上坟祭奠是一件庄重的事情。妈妈会准备祭奠的东西--各种新鲜的炸货,新蒸的枣饼,还有各种各样的水果。然后,我就跟着父亲去给故去的爷爷上坟。清明,在另一个世界里也许他们需要思念、慰藉,所以给他们烧纸钱、送吃食。最小的时候,坟地就在胡同的尽头,甚至有些坟地就在人家的屋后,可我们的生活却丝毫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我甚至经常在没人一起玩的时候,跑到墓地,把皮筋拴在两棵树之间,一个人玩得不亦乐乎。
后来,村里的坟地整体迁移到离家不远的南山上,上山的路崎岖难行,要拿着祭品慢慢地爬上去。那时候,上山上坟走的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土路,父亲是个木讷寡言的人,上坟的路上,常常无语。到了墓地,父亲会先点上一支烟放在爷爷的坟头,然后自己再点一支,默默地抽着,但我看见父亲眼中含着泪。
再后来,上山的路越修越好,很多人可以开着私家车上坟。清明祭奠就变得容易的多了。
我对故去亲人的思念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释怀,那种想见而不得见的无奈真是人间最大的苦痛。但时间是最好的药,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慢慢学会了该如何面对思念--或许在那个世界里的人,也在看着我们,他们一定不希望这样伤心、难过的我们,而是期待一个开心、坚强的我们。
我们渴望美好,可是现实却是与我们所愿相悖,就如同这日趋温暖的春日,却总是阴霾不断。阴沉的天气确实会阴郁了心情,可是走在田野上,微微潮湿的空气中混杂着新鲜泥土的气息,沁人心脾,加之不断映入眼帘怒放的鲜花,我竟了体悟到杏花微雨的美妙。再一看,阴霾之下的鲜花不也格外鲜艳吗?原来,春日不只是一种美丽,这样的阴霾,甚至阴雨霏霏也可以是另一种美丽。正如我们的人生,尽管我们渴求美好,可是,少了那些不美好,又怎会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想到这里,我不再惧怕“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断魂之苦了。
不管这首《清明》带给多少人断魂之苦的惧怕,诗人毕竟是高明的,他仍对生活存有希冀,所以笔锋一转,“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轻轻松松便传达出了对生命的希望。是啊,再阴郁的天气、再断魂的心情,也可以用不远处的美酒暂时去消解吧。
在清明祭奠故去亲人的时候,捧一捧清新的泥土放在坟头,燃一株虔诚的香,告慰思念,选择坚强,勇敢担当,就算有阴霾,就算暂时没有艳阳,那也是一种特别的体悟和感触。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