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新家
父母给大哥买的结婚用房在市场街,是市中心也是风水宝地当然也是开发首选,那里是拆迁试验田是拆迁先驱也是拆迁新事物因此没有人听说过。市里一道旨意下达,住户茫然傻呆那会儿的基本政策大概是:私有住房拆一还一,多余部分由夫妻双方单位承担费用。开始是谁先搬走谁有优先挑选楼房权,一时间满大街的公车挤的水泄不通还为此大吵大闹多年的老邻居为此翻脸,更可怜那些搞不到公车搬家的市民干瞪眼。后来又改成依照户口本上年龄长者为挑选楼房的先后顺序,一时间派出所人满为患户籍警开始吃香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成为香饽饽在与拆迁有关的人员中间传来传去,凡是能走后门的胳膊接胳膊也要把别人家的老人借来一用充分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也有租借费,可怜我们家老奶奶与我们住在一起却不在户口本上派出所里没人好像我的父母亲不孝顺老人似的。就这样全家一起盼望新鲜,大哥用心等待这个新鲜近一年,用三十平方米左右的平房从市场街搬到苗圃小区,远离市中心门面房换成单元楼在二层算两室一厅一厨一卫一晾台有五十多平米。那会儿时兴一体四户的小客厅大卧室走廊里还有排气窗口,房子产权也从父母手里转化蜕变成大哥和他们夫妻双方单位共有产权的混乱局面,大哥因此还省了一笔交易费他肯定知道。
大哥乔迁我当之无愧第一个出手帮忙,大哥那会儿也能搞到公车但有些家具不适合楼房他就不要送给我,比如那张黑色的两抽桌子,其余一车拉到楼上。虽是新楼房但大哥还是精心收拾了一番,大哥的要求多高啊地面两边防锈漆后又铺上塑料地板革客厅卧室都有,三头吊灯和吊风扇一屋一个,厨房加装排气扇新添液化气炉灶,厕所有几双拖鞋和几个拖把和皮撮子,自行设计制造双拉双开大花布窗帘落地有简易窗帘盒。大哥的家经过一番精心处理比较平房而言那堪称高档华贵,他请客烧炕的时候不知道是否有父母在和二哥反正我没去。再后来大哥的家我总是很想去但又总是在回家的路上无端生出些心理障碍,父母亲去的也不超过一二三,别说老二了。
再后来大哥就很忙事业,也很少回家。
二哥新家
二哥结婚住的是父亲从单位分的两间台屋耳房,据说父亲要这房子也有二哥的主意。如今二哥单位也盖了新楼虽然二哥也报了名但说指望不上,能要间倒出来的旧宿舍就不错。话说二哥单位同科室的供销科长老曹极想分套新楼,但凭分数不够格,想要新楼则要把自家的私房交给单位凭单位处置分配只保留老曹的产权。就凭这再加上二哥上下打点送礼,单位就把老曹的私房分给二哥居住使用没有改造权。老曹是一万个不愿意,却又没有好办法,不要新楼不甘心住上新楼也特别别扭。(更别扭的是后来他的平房拆迁时还没有房改,老曹就找单位领导,领导不管就与二哥靠起来。但二哥胸有成竹早就决定当钉子户,这直接关系到老曹的拆迁利益。后来老曹又是一百万个不情愿,把他住了近十年的单位楼房腾出来给二哥想锁一间房放东西二哥都没答应,最后二哥轻松住进老曹的楼房。老曹可是仔细人,楼房特别干净,土暖气特别好用。)
老曹的平房在大石桥西旁与张大板肉烧饼不远,临街东西向两间半有后院不大,但饭屋子上面老曹自己加盖一层像狗窝但院里还有梯子看上去很威风,茅厕在街上公用就很不方便但自家却是气味良好干净很多。二哥拿到房子钥匙就给了我,我当然很自觉抓紧时间去收拾就像我分到房子一样,糊顶棚,粉墙壁,油漆窗户门。这里写字台,这里放沙发,这里双人床,这里组合橱,冬天这里生炉子夏天在这里做饭在这里吃我就像主人似的设计安排很有劲。搬家那天风很大,还下雨,还是晚上。但车来了人到了不能再改期,夜里风里雨里泥里,结婚时请人在橱柜玻璃上画的板桥竹在途中破损一块,遗憾遗憾很遗憾。
当我牵着侄子的小手在街上玩耍,指导他前进后退时,有许多人很羡慕地看并不断地夸奖我侄子可爱。他们或许以为是我儿子呢,想到这里我有了很幸福自豪的感觉。
二哥倒出来的那两间台屋耳房据父母说要给我住,以后我相亲就有地方单独与女孩子相处。没想到我那会儿就是有房有车一族,虽然还没有女孩子愿意嫁给我。
我见万事俱备,又偷偷把内裤撑成天网,心色色引诱一只迷路的小鸟撞进来。
上海商人
在大哥大忙自己事业的初期,我隐约知道他一些私密事件比如那个非常年轻干练海派味十足的大男孩,一个上海商人。我好像见过这上海男孩一面,干净秀气眼睛里透出三股子精明。听大哥与二哥研究的意思这种事他俩从不跟我搭腔是说:这小子从上海来大哥的单位推销热处理设备及辅料,大哥从中引荐好像成了几单生意,那会儿大哥好像在车间还不能自主当事。不知是上海小子太会察言观色还是大哥主动吐露心声,反正他俩一拍即和后来这小子经常来我们这里还不住旅馆,专门住大哥的新家我都没去住过但人家每次来都带稀奇礼品。我知道他们还研究着找我们七大爷帮助推销热处理设备,七大爷先前是化工局长不过好像没有帮忙。那会儿我不知道也不去想他们是想干什么这样勾搭,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更让我奇怪:大哥说上海商人要他和大嫂瞅空去上海玩。大哥也没客气,他们打扮打扮把侄女往家里一放一转身就去了大上海。他们在上海玩了一个多礼拜,侄女晚上跟着俺娘白天我哄她玩俺爹也背着抱着领着。大哥大嫂从上海完玩先回自己家,来接孩子时双手空空侄女都不认得爹妈了。
不知他们受了上海商人的什么蛊惑,在上海玩了什么看了什么吃了什么买了什么,好像从此大哥大嫂就患上较先前更加疯狂的赚钱综合症,他们从此开始了不顾一切拼命赚钱的伎俩。大嫂在单位干磨床,她愿意天天加班,她天天超额完成计划,她月月奖金第一,流产都不休息马上车床前站一天比我们单位大芹还野。侄女平时在单位幼儿园,从早上开始哭到大嫂加班完毕,也是最后一个走。大哥发奋图治,紧跟书记厂长,终于当上车间一把手。特别是单位成功上市以后,大哥不仅有了原始股票又竞技上单位锣鼓队的总指挥,从此山南海北身穿开业庆典古风服,在乡镇在田野搞推销搞演出搞服务,“巨力巨力巨大威力”是他们的口号。还要遥控指挥车间生产,还要摆平复杂的人际关系,还要耍耍政治手段千万不能将在外,车间乱不行拧成一股绳更不幸,把矛盾制造在可控范围内。
记得那会儿有一段时间母亲与侄女去青州一家中医院治耳病,大哥嫂只出医药费,没有时间一起去。金钱与女儿,他们选择把钱都给女儿挣回来。
上海商人古惑后遗症还不止这些,大哥后来治理车间游刃有余以后开始垂脸听争做幕后。有权有钱也有闲的车间土皇帝就想在文字上展示点功夫,不怕胡写就怕没得写,大哥一鼓作气在单位电脑上码下一个长篇笔名“石宏”。很后以后我看过几眼这本小说,本来我二十五岁以后就没再读过一本,这次从好奇到放弃不过几分钟因为,他写的是一个山东土豪去上海创业守业到败业的故事。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北京城一个十分有名的大作家都不敢以上海为背景写上海小说,那是真正的海派作家干的工作多少懂点事的文人根本不敢涉足其中趟浑水,以免出力不讨好招来一片骂声。你一个地道的本土家伙,祖上五代都是庄户出身,仅仅去上海游玩几次,真像小平胆子大。
后来好像这本书也没有自费出版,我想大概只有大哥自己读着很来劲,因为我随手一翻就有男女不穿裤子的抄写。不会是把自己写成西门庆了吧,不会是担心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了吧,不会是忘记受上海商人的影响这一生不仅赚了钱还写了一本小说的吧。
玻璃板
回忆固定的亲身经历在时间上可以提前或延后,穿越是幻想出与大概某个发生和未发生事件相结合的产物,一个是时空位移一个是时空互溶。我的博客里有的是时空位移,本篇是博客自传里提前出现的故事之一,为了与推后的大哥事故互补吧。
据二哥说他单位里有一位瘸腿师傅业余时间好玩耍玻璃,我哪里懂这个意思二哥就笑着给我解释说:就是业余时间割玻璃给人家窗户门按玻璃挣钱。我心道看你把挣钱说得如此优雅好像很不屑似的,把当玻璃匠说成高尚运动好像把玩古董似的:有什么事就说,我问二哥。二哥说他今晚用三轮车去批发玻璃,平时他跟我关系不错,他腿脚又不灵便又是第一次找我与他一起去,搭把手帮个忙,如果能再找一人就更好。我说你看俺弟弟行不行?他说行,叫他来,完事我给他割块玻璃板谢他。二哥说你结婚写字台上不用玻璃板啊,今天帮个忙就不用再买了。我听完心里一动说:行啊,你二哥给我安排的事情我敢说个不字吗,去。
记得当天晚上我与二哥骑自行车到瘸师傅家里,我骑上人力三轮车拉着他俩听瘸师傅指挥到了批发点。那会儿的木制框架玻璃箱子比现在小很多还能人工搬运,玻璃也薄很多因此破碎率看得见,我记得瘸师傅前前后后寻找很多时间一箱一股气抬上三轮,两箱死拉硬拽上三轮,三箱我在前车座上压着弯下身子无论如何也要把它强奸上三轮。从装第三箱开始我压在前车座上就没敢下车,他们绑好绳子在后面推着,我在前面咬牙切齿翻眼蹬腿努力向前用力,就这样一圈一圈往瘸师傅家里挪。卸完最后一箱玻璃已经很晚,其实我感觉有些饿了却没吱声仅仅坐了片刻喝水。瘸师傅也不含糊从内屋搬出一块玻璃说:你的写字台什么尺寸啊,这块玻璃板好啊,五个米粒足够是正宗秦皇岛货,是我单独给关系户留下的,兄弟出这么大的力,今天就送给你了。我记得那会儿写字台面尺寸全国统一,都是130cm*70cm。瘸师傅割好玻璃板,又用砂轮打磨了边缘,又用扁绳给我把玻璃板困扎好还有我背在身后的扣子并告诉我说:回去别骑车子了,就几步路跑着就行,在路上小心,回家后先解开前面的扣子再靠着墙慢慢下蹲,把玻璃放稳当后再起身。我推着车子背着玻璃深一脚浅一脚往家走,二哥说要先回家并告诉我要小心,我说自己就行就看着他走了。别说这块玻璃板后来还真就成了我结婚写字台上的那块玻璃板,它压在我与媳妇的照片上面还有金丝绒当褥子。
记得后来我搬新家因为不太写字就不想再用写字台,又不舍得扔掉这块我自己挣来的玻璃板,就把它改造成电视角橱的尺寸继续用,现在还在。记得我画好草图尺寸去门头找玻璃师傅,把个小师傅难为的没脸见人他看不懂不会下刀子他说:平时就是直线等距离正长方形,没见过如此复杂的图形。我说大改小用不了,这不就是个简单的等边直角五边形吗,五个内角有一个直角四个钝角两两相对相等。最后是我给他画好图形在玻璃板上用彩笔,他只下刀割。嚓——,在反面拿小锤啪啪震几下,双手一较力,开,哗啦。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