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雅赋网 > 情感故事 > 经典文章 > 正文

楚水偏桥尽,一路最风光

时间:2016-10-07  阅读:738  作者:紫夏

楚水偏桥尽,一路最风光

唐代诗人孟郊有诗云:“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又闻天下泉,半落黔中鸣。”清代画家、诗人张一鹄在他的《偏桥至镇远》一诗中也说:“有水可乘筏,其如难渡何?不辞车马备,遠怯虎狼过。楚水偏桥尽,黔山平越多。城阴最惨淡,一路少田禾。”都是说的贵州的山水的。山多了,才可能“一路少田禾”。在古代,山多说明路徙,行动自然不便。曾任贵州巡抚佟凤彩有诗云:“屹屼山巗高万丈,沧漣溪水瑩千泓。始知蜀道同黔道。剑阁牂柯果并名。”他把贵州的地势险要比作四川剑阁,同样有:“黔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

山多,不要紧,因“有水可乘筏”。昔日,楚将庄乔不也是带着几十万楚军,划着小船循沅江而至黄平旧州吗?

氵舞阳河是沅江的上游。《镇远府志》载:“镇阳江,在府治前,即潕溪,亦作氵舞,为五溪之一。发源于黄平都凹山,兴隆、瓮安诸溪水合流至此。东入沅水,通舟。”现在我们所说的氵舞阳河指黄平旧州的西门河始,经施秉县城至镇远这一段河流。蜿蜒一百多公里。河面宽40至100米。有80%以上穿越在高山峡谷之中。两岸岩壁陡峭,河谷较深,河床深切,崩石漫布,落差较大,水流湍急,险滩较多。因多朝多代疏滩磐石,其船运通达于楚。在明清时期,楚粮运来,其船从施秉至旧州輓舟衔尾而直抵旧州西门城下。民国时期,其载重加大,据史料载,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镇远专署船舶运输,大船可达5吨位。解放后的1956年十吨之多。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红旗电站和观音岩电站相继建成,高峡出平湖,加之陆路运输便利之后,氵舞阳河的航舶才退出历史的舞台。

氵舞阳河航舶运输源远流长。如果是从《后汉书》载的战国楚顷襄王时期,庄蹻领军乘船溯沅江抵达且兰国算起,距今已有近2400多年的航舶历史了。在两湖的一些历史档案里,我们常常零星的见到关于氵舞阳河或镇阳江的老里坝、圆码头、中码头、诸葛洞、高碑、柳塘铺、禹门、大河关、米码头、上北门码头等这些古代码头名称记载。

早在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冬月初十,镇远府设水站负责接送过往官员及朝贡人员。大德十一年(1307年)四月,都梁唐中立乘舟溯潕水上,舟至施秉诸葛洞,见水急滩急,“行舟过此,如入瓮中”,惧怕而归。明宣德七年(1432年),宣德帝准由偏桥卫及瓮蓬洞长官司共同组织疏浚氵舞阳河诸葛洞。开创了贵州治理河道的先河,这也是有始以来贵州治理河道之始。

明万历元年(1573年)贵州巡抚郭子章开凿氵舞阳河诸葛洞,又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郭子章与总督杨述中倡议重开诸葛洞。这是氵舞阳河疏浚的全盛时期。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要西进贵州,于是从诸葛洞至旧州,治理险滩52处,改善航道130里。清乾隆三年(1738年),贵州总监张广泗呈奉工部议准,在镇远等地修治河道,开凿纤路,资航利尚。道光十八年(1883年),进士廖维勋授镇远知事,见卫城地卑易淹,募工筑堤以护之,终任无水患。他又于下游10公里处大王滩铲平巉岩,疏通溶道,以利舟楫。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民国政府拔出专款,对河道稍加整治,只是小船慎重航行,时有翻船事故发生。共和国之后,从1951年开始,先后对氵舞阳河进行多次整治。并成立了专门的养护机构——氵舞阳河养河队。

氵舞阳河是古代的一条主要的交通要道。从汉至清的两千多年的历史中都扮演着这种重要交通枢纽的角色。而这条河的最大障碍就是偏桥(施秉古名)东面的诸葛洞,因那峡口处滩水湍急,波涛奔吁。为开通舞阳河这一交通要道,诸葛武侯南征时苗族孟获,曾在此凿河以便漕运,故称“诸葛洞”。诸葛洞又名瓮蓬洞,“江水经此而出,隘口凡五。行舟过此,如入瓮中。瓮蓬关以此名。”(语出《读方舆纪要》)元大德十一年(1307)始凿纤道。四月八日还在北岸崖壁上,镌刻“在山形势已仁威,何必趋车占水湄。为汝碍舟呼匠者,少顷一刻即平夷。”明弘治三年岁次庚戌(1490年)续凿。或凿石为径,或青石铺墁。一时骚人墨客、官绅士商,择崖题刻,现清晰可见者有“永定河记”、“百子千孙”、“停蓄渊深”等多处。万历二十九年(1601),贵州巡抚郭子章疏浚水道以通楚,镌刻“大屏山”、“小屏山”、“接引桥”、“半莲”、“总名之曰小武夷”。

话说,明万历辛丑年(1601年),郭子章带兵在施秉讨惩了皮林,战事结束后,准备班师回贵阳。他走出卫城,在卫城北面的氵舞阳河渡步,因为讨伐皮林,劳师动众,自己也疲劳了,顺便放松一下自己。他为“河流环绕卫郭,渗滩可舟”这样的景物所感动。但他想不通的是为什么这样平稳的河面会“江绝帆楫”?问当地的老百姓,回答说,离这里五里许的地方,有三个急滩,名叫诸葛洞,“巨石嵯峨,横距江心,余碛磊磊,鏻次戟列。水流至此,惊波转腾,望沬飞奔”,船到这里上下都过不去。再问百姓,为什么没有人去疏通它呢?百姓顺口回答:“若令三洞开,除非诸葛来”!这引起了郭子章的注意。他到诸葛洞一看,果然悬崖绝壁,陡峭险峻,在狭长的河谷中,有石滩三层。舟楫过此,无论顺水、逆水,均需拉纤“盘滩”。其实诸葛洞在明宣德七年(1432),两岸的崩岩阻塞航道四十余丈;此后直到成化六年(1470),历任当地官员都曾疏浚、开凿,但数十年“竟无成功”。郭子章觉得:为什么非要等诸葛来?播州杨氏土司叛乱虽已克,但粮草耗尽,也急需水运“楚米”以接济军响。疏通河道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说干就干,组织了大量民工——“石之匠五十,铁之匠二十,匠之役夫二百有奇……”,通过了一百二十多天,开凿镇远城西至偏桥潕阳河全程三洞(三个险峡险滩),从此楚粮楚响可以通过河道,运抵黄平(旧州)乃至全省各地,商旅往来方便,潕阳河又出现了“百舸争流”的局面。河道疏通竣工的那一天后,他与他的那些官员守备董龙、王之栋,千总刘应麟等一班人,乘着彩船,浩浩荡荡从偏桥东下,直达镇远城。这位明代著名文学家,夜宿镇远驿楼,诗兴大发,写下了《偏桥新河成放舟东下》。其诗云:“桥畔拿舟一叶轻,扬帆穿树入蓬瀛。悬崖直下瞿塘路,瀑布遥飞雁荡声。白鸟青猿争出没,山花岸柳递逢迎。自从诸葛征南后,千载谁人向此行?……”从诗中,郭子章那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和自诩诸葛孔的心态油然而生。

明代为什么要急于疏浚氵舞阳河,特别是施秉诸葛洞段的疏浚?当然利于通商,但最主要是利于军需。贵州按察使彭而述说得好,因“偏桥距沅州四百余里,中联三卫,为滇黔楚咽喉。沅居黔北,偏隶楚西,偏桥居黔南孔道,属黔而兼隶楚,故偏沅抚军之设,取名于此,以为滇、蜀、黔、粤、楚五省总枢,故抚军驻节两地,从中持缓急。”因“黔两腋皆苗,中通一线,粟米不足供外来之用。”“王师定滇、黔,贝勒诸军驻滇、黔,及镇兵散布黔南郡县者,以亿万计……而都匀、平越之郡,得此转输,可以仰给他县,无水旱之困。”同时,让这地方的“洞苗、犵狫,亦得以本土所产贸易外货,忽生戎心。”(语出《镇远府志》174页)。

历史已经走到了今天,氵舞阳河作为航运的作用当然不再等同于过去。留给世人的只是人们对水道曾经繁荣的回顾罢了!但对于氵舞阳河的航舶运输地位我们要作公正的评价,因为这条水上交通命脉的开通,对于开发大西南,稳固边域疆土起到重要的作用。

岁月悠悠,古道悠悠。历史正阔步前进,历史的岁月长河将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变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几个大坝的兴起,如今氵舞阳河已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并已冠上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殊荣。

氵舞阳河,正以一种古老而又独特的姿态呈现在两岸各族人民的面前,激励着两岸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二0一五年元月十五日于偏桥古镇

相关专题:风光 贵州

赞(1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口述故事情感文章情感美文情感日志爱情文章亲情文章友情文章优美文章经典文章情感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