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创业与二次创业
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需要创业者运营、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行为。根据杰夫里•提蒙斯(JeffryA.Timmons)所著的创业教育领域的经典教科书《创业创造》(NewVentureCreation)的定义: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结合运气的行为方式,它为运气带来的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
创业的概念很明确地渗透出创业的四个方向:
第一,条件及条件延伸。即“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这是条件和条件延伸。作为企业,要充分认识和认清已经拥有的资源大体在“成熟的并被市场认可的产品资源、成熟的并被市场认可的网络资源、成熟的并被互相认可的客户资源、成熟的并被市场认可的服务功能、方式与诚信资源、成熟的并忠于企业的员工队伍资源”五个方面。这是企业一次创业的硕果累累和伟大成功。在经历了阵痛和成熟之后,便下意识地处在了“守业”状态,这是成功后带来的主观惰性被动。这种主观被动造成了与市场的高需求发展未能进入相呼应的情势跟进而促成了其他社会因素几乎齐头并进般地涌入,抢占市场、分食资源、蚕食成功者的势力范围等等造成的伤害,使本来的成功者再不可坐以待毙。于是“二次创业”便成了成功者的必然。对于什么是二次创业,现在仍然没有最具普遍意义的定论。倾向性认为“是企业在取得高速增长后,为谋求进一步发展而进行的内部变革,其实质是企业的战略转型,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性转变,要抛弃过去曾使企业取得创业成功的做法,用新管理模式替代旧模式”。我认为还可以添加两个方面,“一是一次创业失败后,经审时度势、总结经验、重整旗鼓后的再创业;二是一次创业取得丰硕成果后的惰性思维与行为使之逐渐失去控制,为继续赢得和保护已取得的成果而进行的再次创业”。总之二次创业要比一次创业艰难得多。因为市场形态和资源形态都发生了变化,市场竞争成为了矛盾主体。这时,要冷静地分析和重新认识所面临的资源状态了。总体而言,产品资源的优势已经并不是我们鹤立鸡群,新生经济体方向的网络资源不再是我们独家享有,客户资源总体上稍占优势但也已经向支离破碎方向发展,服务方式和服务功能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能力上并不占优势,员工队伍对企业是否忠诚,管理层队伍思想是否过于保守和僵化,员工的潜力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是最大的考量,这是一个很尖锐的课题。
第二,思考、推理与判断的行为。这是设计倾向或倾向性设计,一般属于顶层的思维能力与驾驭能力和方向辨识能力。总的原则是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具备市场高度认知和认可的、能够驾驭市场并必须取得成功的设计保证。以对自我状况与状态的真实认识和对市场与竞争对手的全面、充分、客观准确性的认识为基础,经过充分的逻辑性思维再进行可靠推理后而研判出可行的设计方案。一是体现充分的原本,既原动力基础,使自己原本的优势和优势主张能够淋漓尽致地体现和发挥出来;二是理性面对,既设计境界基础。把一切市场预知和对手预知考虑充分,以其突出的境界而让市场认可,让对手望尘莫及;三是智慧原本,既理念超越。理念智慧一定是“让集体主义思想大放光芒”,能够打造一支优秀的团队、优势的团队、优质的团队、优胜的团队。
第三,组织形式的变革。这是作为二次创业所必须的,否则,一切沿袭老办法、旧框框,谈不上二次创业。问题的难点恰恰就在于此,人们早已习惯了已经铺就的路,再开辟第二条路时,往往以“劳民伤财”为说而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行为消极成为顺理成章的法则,使一切号令搁浅,形成了内部阻碍,这是二次创业的通病。面对的策略大体为三个方面:一是要清醒认识这种状态的客观性,要撼动这种牢固的基础绝非易事。但要坚定,人之所以要有主观能动性就是为了改变客观世界。最具普遍性的方法是选择切入点,毫不妥协地彻底攻破,让人们看到能量可行的大势所趋,并让这种趋势摧枯拉朽般地继往开来,让人们看到奔腾的河水必然带来大浪淘沙的历史性作用;二是因势利导的必要性。开化教育要贯穿于人类文明过程的始终。就其二次创业而言,因势利导的主体主要在于领导层和管理层,因此是很费力的事,不但要有语言上的说服力,还要有理论上的说服力,更需要事实上的说服力,有时也需要借力给力。目的显而易见,任何缺少统一意志、统一步调的核心团体力量是没有成功之路可走的;三是要具有敢于突破的承载力。胆识与魄力体现在所有的创业过程之中,一旦被形形色色的成因束缚了手脚或者缺少对应搅局者的手段和敢于冲破牢笼的气魄是很难坚守到底的。这些都无一例外地说明,改革是迫在眉头的当务之急。
第四,创业是劳动方式及其劳动方式的变革。诚然,作为劳动人们整天都在劳动,甚至是很强体力的劳动。然而,很多时候劳效并不特别明显。说明这是不科学、不聪明的劳动,其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人们在经历阵痛之后,必然以改变这种被动的劳动方式为潜力挖掘,并且一定是带有战略性的。其战略点在于“利益取向”的定位是“厚积薄发”还是“薄积厚发”。这是应对不同市场状态的不同选择。毋庸置疑,任何的企业行为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当你掌控了市场之后,一定会要求“厚积薄发”,这没问题。当市场处于竞争甚至激烈竞争的时候,再一味强调厚积薄发,所带来的后果一定是市场的丢失。市场没有了,利益也便没有了,这是走向关门和死亡的必然。其出路必然是“薄积厚发”,甚至宁可零利润或负效益也必须保护市场。以“薄积厚发”的使命完成对市场的重新掌控和占领。争夺市场其实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任何的心慈手软带来的一定是自己的失败。对此,必须在四个方面进行洗心革面的转变:一是面对任何对手都必须锋芒毕露。这是攸关胜势还是劣势的问题。所说“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没有这种勇气和本事都将一事无成。如果强调“避其锐气”的战策,则永远没有先机,一切行为和付出都是徒劳的。二是应对一切市场必须是“诚信为上、拨云见日”。这是攸关生死的大事。不要以为自己最聪明,这是市场大忌、行为大忌,诚信大忌。用奸招、耍阴谋会一败涂地,不能有阴谋,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三是经营一切客户必须是“攻心为上、情暖花开”。知彼心而出其不意,一定会受到青睐,夸夸其谈是毫无建树的异想天开,要用心感悟,不需要大话说辞。四是对待所有员工必须是“激励吸引、香飘四溢”。人的胸怀博大与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无任何排斥,尤其在阶级社会里,完全靠精神而取代物质是纯粹的痴人说梦,因此精神、物质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人性化的基点出发,人们一旦失去精神支撑便没有人生的方向和坐标,而没有物质激励同样会失去充沛的能量。在现实中,人们对于有限的固定收益并非津津乐道,而在拼发的过程中恰恰需要固定以外的刺激,这也正是激发人们积极性的突破点和选择点,这或许就是“花香四溢”的作用。因为人不光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也更需要过得好一些,于是幸福指数便提高了。
创业作为一个领域,要致力于理解创造和把握创造的机会和方式,对出现特定个体的新东西,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去利用和开发出来,然后必然产生各种预想不到的结果。本来没有捷径,这也或许就是捷径!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