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故事

雅赋网 > 情感故事 > 口述故事 > 正文

【散文】饥饿岁月

时间:2015-12-17  阅读:1934  作者:伦子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全国全民的大饥饿,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了。对那个年代能有模糊印象的人,也有六十多岁了,参与那个年代的人,到如今也该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

我是年过七旬的老人,从小生活在矿山,亲身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饥饿岁月。生活在当今这个物质丰富的年代,回想起那时难耐的饥饿,越发让人珍惜现在的生活。作为过来的人,我把听到的、看到的和自己亲身经历的就实话实说吧。

事情得从一九五八年说起,这一年是全国大跃进的一年,也是疯狂的几乎失去理智的一年。那时工业上我们要赶美超英,全国大办钢铁,要突破一千七百万吨钢。这年秋后,我们矿山的职工也积极行动起来,小土炉、遍地开花。砸锅炼铁,家里的铁锅铁勺、门上的铁环、废弃的锄镰锨鐝等,通通无赏拿来炼铁。这些破铜烂铁弄到钢铁厂能炼成好钢,练出来的钢竟是群众说的狗屎铁。那铁块像蜂窝一样充满小孔,有的像火山石,有的像澡堂子里擦脚后跟用的石头。农业上的口号喊得更响,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浮夸风越吹越大。

那个年代,工作宁可左不可右。所谓“左”是工作方法问题,所谓“右”那可就是阶级立场、路线的问题。如果脱离实际,脱离客观的瞎指挥,在当时被视为是左、是工作方法,犯不上错误。经过大半年的折腾,五九年就现出原形。口粮定量压缩了又压缩,副食品减了又减,全国一盘棋,走到哪里都一样。这就应正了“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有句老话叫手大捂不住天,中国这么大,老天爷管不了那么多。南方涝了北方收,西部欠了东部补。遇上灾年,逃荒要饭还有个去处,有条活路可寻。

在那样的年月,不仅农村困难,矿山也困难。农村的亲戚到了矿山饭量大,让矿山的亲戚很为难。矿山是靠供应粮(即商品粮)生活的,农村的亲戚住上几天,就把人家好几天的粮食都吃光了。

1957年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也是那年九、十月间,矿里决定干部职工每月供应粮(即商品粮):31斤(另加5斤粮票),,家属:28斤,小学生供粮:10斤,中学生供粮:18斤。供粮看来不算少,但那时的人“肚子中缺油水”,加之随即而来的大跃进、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等,体力劳动强度大,所以“老是觉得吃不饱”。当时我在矿山中学读高中,除上课外,每周安排不少劳动,体力透支,常伴有饥肠辘辘之感。进入1959年秋,矿山推行“公共食堂化”。母亲打回饭,我们弟兄姊妹七八人围在饭盆旁,等给我们逐一分过饭所剩无几。那个年代,粮食定量,蔬菜水果鸡鸭肉都没有,日常用品凭票供应。粮食不够,人们都是用“增量”法,掺糠,掺野菜。我记得有一次,我二哥和同学去捋野菜,回来时脸就肿了。第二天,眼睛封了,嘴也张不开,脸上肿的皮肤发亮直流水,肯定是过敏了,也没去医院瞧,吃点脱敏药。母亲为了安慰二哥,给他做了一小碗热汤面,那时也算是“贵客”待遇了。

从1960年至1962年,因天灾人祸我国进入“三年困难时期”。1960年夏,我高中毕业,鉴于报考师大伙食费由国家负担,我报考江西师大,终于如愿以偿。那是一个“极左”思潮作怪的年月,不几天中文系300余名新生即被指令到农场进行为时半年的“劳动锻炼”。劳动强度大,伙食差,我勉强支撑一月即告病假。不几日带队老师出于“照顾”让我为农场放牛,我成了现代苏武,20多只牛,在农场的山坡上游走。“祸兮福所依”,将牛赶到河边,我便沉醉在外国名著中。但由于饥饿不时袭来,难以忘却的是有一次我竟斗胆偷食了农场菜园中的一个茄子,虽说生食,可当时觉得味道好极了!

1961年后半年,大学生因营养不良大多程度不等地得了浮肿病,我的小腿肚用手指一压就是一个小坑,半天难以复原。1962年上半年,我读完大二,南昌吃粮极度紧张,所谓“低标准”口粮亦难供应,于是省政府决定南昌几所院校放长假一年。放假时我回到矿山,始知矿山也是如此,“各学校放长假,矿里号召学生挖野菜度饥荒”。我家中生活也困难,迫于生计,到矿里的农场做临时工。虽说劳累不堪总算能填饱肚子。1963年我才又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校园,完成了后两年的学业。

一个作家曾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回望那些饥饿的岁月,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共创社会和谐、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

相关专题:饥饿 岁月 散文 生活

赞(6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口述故事情感文章情感美文情感日志爱情文章亲情文章友情文章优美文章经典文章情感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