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雅赋网 > 短篇美文 > 杂文精选 > 正文

“墙外香”

时间:2015-10-16  阅读:2059  作者:墨未浓

一般来说,鲜花散发的芳香,离得越近,香味越浓,嗅到的概率越高。也有反常现象,墙里的花,在墙内平淡无奇。传到墙外,却能给人美感,令人向往。这种“墙外香”现象,时下,“科技之花”体现尤为明显。

科学家在外享誉全球,却不为“墙内人”肯定,有些反差还相当大,做出了国际认可的重大科学贡献,在国内却落选院士。如:和两名外国科学家获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的“三无”(无博士学位、留洋背景、院士头衔)科学家屠呦呦,前些年曾几次被提名参评,均未当选。还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袁隆平晚一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中科院上海系统所研究员李爱珍,享誉海内外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饶毅……也是如此。

从几位“落选院士”治学为人风格上,或许能寻觅到“墙外香”原因:

铜臭味盖过了花香。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被控受贿4755万余元,在北京市二中院受审时,当庭供述部分赃款用于参评院士。检方指控,2005至2009年间,张曙光三次向戈建鸣索取人民币共计800万元,全部用于参评院士。两次收受武汉正远铁路电气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建新共计1000万元、北京博得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丙玉500万元,均称参评院士“需要花钱”。

参评院士,花钱“运作”,由来已久。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雷志栋对2011年院士评选记忆犹新:一个名叫陈明宪的厅官,因参评院士第一次走进他的办公室。一年后,此君涉嫌腐败落马。

用金钱笼络院士,拉票贿选,已成为“墙里不香”的一大诟病。墙里铜臭味儿弥漫,一两朵花香,能触动评委们嗅觉神经吗?

人情风吹散了花香。人情一旦大于规则,不正之风就吹散了花香。袁隆平像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年大部分时间扎在水田里研究超级水稻;李爱珍数十年如一日,埋头实验室里搞研究,若不是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至今仍默默无闻;屠呦呦不善交际,不拍马屁,性格直率,敢讲真话。不论会上或与人交谈,不管对方是朋友还是领导,赞同的立马肯定,反对就直言相谏;饶毅“敢讲话”出了名,研究之余常在博客和国内外媒体上撰文,批评中国科技体制弊端、教授不听讲座等浮躁学风。

默默贡献、成果卓著的科学家,因不善交际、敢讲真话而落选。涉嫌学术造假,屡遭举报、质疑的,却擅长“公关”,顺利坐上院士宝座。如四川大学原副校长魏于全、中国农大原校长石元春、哈尔滨医科大学原校长杨宝峰。

集体杂草”湮没了花香。一有人获奖,就有人拿“集体”说事,用集体否定个人。屠呦呦获奖,有人说这是集体攻关成果,算到个人头上不妥。不否认团队作用,但任何科研成果都有领军人物、原创性思想人、敏锐发现和集大成者。

大量科研成果都是在前人、众人基础上取得的,蔡伦造纸,继承、改进、提高了前人技术;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纠正、校订、补充了旧版本;罗贯中著《三国演义》,搜集整理了艺人说唱的三国故事,参考《三国志》史实进行的艺术创作。

几千年来,科技之园,不知有多少个人智慧的芬芳被“集体杂草”湮没,能留下个人名字品牌的寥寥无几,即使留下来也大多不完整,如“王麻子菜刀”、“麻婆豆腐”、“宫保鸡丁”……极大抑制了个人才智发挥,令人遗憾。(墨未浓/文)

相关专题:集体 花香

赞(39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短文短篇心情短文精美短文短文摘抄英语美文青年文摘读者文摘杂文精选短篇小说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