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程,倚在车窗,透亮的晴空,蜿蜒山路,环水而依的峡谷,寂静的车厢,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还记得吗……
进山的路绵长陡峭,不过路途的疲惫早已被十七位暖风队员对未来期望与现在喜悦的心情所覆盖。暖风支教服务队第九次征程,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位见证者与亲历者,暖风支教,八年坚守,今朝,我们为爱持“九”。
暖风支教队作为教育关爱服务团以“照亮他人,锻炼自我”为宗旨、“平心做人,激情做事”为队训,8年来计11支队伍约226人持续在福建屏南县、大田县等贫困偏远山区学校开展义务支教为主,法制宣传、社会调查为辅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支教授课中,结合习总书记系列讲话,通过感恩教育、少年法制教育、励志教育等形式,增强贫困儿童感恩回馈和法律意识,培养学生远大理想和志向。在当地开展普法宣传以及走访调查,“送法上门”,吸引外界关注贫困山区法制普及现状。
尽管近几年在党的政策领导下,农村义务教育迎来了曙光,但依然还有许多需要关注的问题。一些偏远、贫困地区因其教育资源缺乏、教育定位不准、生源素质相对薄弱等问题,很难满足现代化教育提倡的素质教育建设的要求,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主动承担起弥补农村教育不足之处的义务,今年,暖风支教服务队吹拂到了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熙岭乡熙岭村。
行师道
屏南县熙岭乡中心小学是我们主要的教学地点,初期招生有90多人,在后期宣传和当地群众的支持下学生人数最后达到了160多人,作为我们共计17人的支教队伍而言,20天的支教生活,任重道远。孩子们共分为六个班级,由暖风一班至暖风六班,一班为一年级,以此类推,其中有些班级由于生源人数较少所以将年级合并,六班为即将上初三的学生,每班设一名班主任。开设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体育,开设的特色课程有法制教育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速记,地理和历史课程,礼仪课程。
我所教授的课程主要有语文,历史,法制,社会和体育课。应该来说,我的学生主要以初三的为主,还有教授二年级小孩子们的社会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课)。第一节课给二年级的小孩子们上课,他们比较配合,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他们倒是给我的教学生活增添了信心,但是上第一节初三学生的语文课时,抢话题的学生明显比较多,他们读文言文的方式与语调不是非常正确,第一节课为了测试一下他们所掌握语文水平,我选择了讲《出师表》,当示范性的朗读出师表的时候,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全班学生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就那样静静的听我读,那是我第一次被这群学生感动的时候。在160多孩子里,难免会有顽劣,屡教不改的。在课间,老师们总是努力和那些调皮捣乱的孩子在做沟通。
其实我有认真的思考过,短短的20天里,我们真正能够教给他们的知识有多少,真正给他们所带来的影响又有多大,20天里究竟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让我们的教学生活或是对他们说产生的影响达到我们所希望的一种理想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们所追求的那种理想状态过于遥远,回首我们曾经度过的日子,学生时代,我们也是从他们正在走的路上,走过来的,但是我们在一种优越的环境下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是那时的我们和现在的他们相比的一种优势,我想我们能做的便是尽己所能向他们讲述未来的精彩,山外世界的美好与跌宕起伏,使他们自己理解读书的真正释义。
我的教学方法是在我们所在的较短时间里培养他们养成一种良好的积累习惯,开阔他们的眼界。未来的日子里时,即使我们不在这里生活,他们依然能够靠着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对外界的渴望能够努力提升自我;我还教授初一的历史课,我发现他们的历史基础并不牢靠,所以向他们传授了历史导线,从夏商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让他们全面了解壮阔的历史面貌,提高他们历史的学习兴趣。通过向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教授语文,历史,社会,法制课的内容,逐渐清晰的认识到支教的意义在于向你的学生教授一种理想或是梦想的观念,在未来的岁月里,他们能够秉持着这样的一种信念,努力的过好自己的生活,传承或是创造我们给予他的暖风精神。若如此,我便不枉这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读你我
望着第一缕晨曦泻进厨房,一天的忙碌生活开始了。早上五点半起来洗漱,备课。17名队员,分成四组,每组负责一天的烹饪,对于有些毫无料理经验的队员来说,每一餐都是所谓的“黑暗料理”,尤其是在全素的基础上,不过就着彼此的欢乐与讨论各班学生的你长我短,加之劳累感下饭便不觉得“黑暗”不“黑暗”的了。
因为暖风支教,我们有了彼此相关的一段美好的回忆,这个回忆的期限不知有多长,但在曾经我们彼此相伴生活的岁月里,感谢时光让你我依靠着彼此的肩膀,紧握着彼此的双手,传递着暖风的精神。未来许久的一天里,如果还能听到暖风,我们是否会想到彼此,想到熙岭乡的孩子们,想到我们彼此开的玩笑,想到我们为孩子们所发的脾气,那时也许青春早已不在;那时也许梦想早已凋零;那时也许你我不再重逢;但你我不曾有过悲伤,因为曾经的20天里,我们,在过一起。
师生情
有过情感的付出,分离时,才会觉得不舍,这种情感,可以是喜欢、可以是愤怒、可以是失望。我们与这群孩子有过一段20天的师生关系,曾经我们都有疑惑,分离时会不会有人哭出泪水,因为每天的劳累已经掩盖了潜意识里对这群孩子情感的付出。从歌咏比赛到家访,从演讲比赛到最后的文艺晚会,渐渐的我仿佛读懂了或是顽皮或是听话的孩子们的心,他们的行为来源,以及他们对我们所产生的情感。尤其在家访中,我看到的不只是贫穷,而是这些孩子对于他们未来的担当,和这些相比,我们所能给予他们的太少太少。
在山里,他们都有着那一颗颗朴素的心,那么透净,那么明亮。傍晚,余晖洒在梯田上,泻在远处的小溪里,孩子们与我们同行,嬉笑着,那一刻,我仿佛知道了我们来这里的意义,我不知道怎样用语言表达出来那时的感受,不知道这20天里他们对我们的感觉,低年级的小孩子喜欢你会抱着你,千方百计的吸引你注意,会打小报告,上课会吵闹;初中的孩子们会和你开玩笑,有公开课也会配合你,会问你的生活。然而这一切的一切是不是只依赖于那层师生关系,随着时光的流逝,你和他们的情感会飘向何处,直到最后一刻,他们与我们相拥而泣,泪水,此刻,成了最好的答案。
最后的最后
实践中提升自我,发展中适应实际。二十天的支教生活,海拔一千米的感动。我们只把故事讲述给懂它的人。十七位队员无法逆转当地教育现状,真正有意义的是通过自身行动影响孩子们的意识发展,为他们前行的道路指引科学的方向,同时呼吁更多的志愿者加入改变培养山区教育现状的队伍,通过网络平台,为他们吸引更多的关注。行将至此,道路且长,多年后,我们不知道暖风是否继续“吹拂”,像是栀子花开,到了时光深处,也许会凋零一地,但当初的那一段锦绣年华,已经绽放出了生命应有的风姿和色彩……睁开惺忪的双眼,远望车窗外,还是那叠山,那丛云。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