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易初/文
明天孩子就要上小学了,孩子问我:能不能不上学。我看着孩子,还真不知道怎样回答孩子的问题。孩子看着我看他,没有回答他。有点儿胆子大了起来,即便是胆子大了,可能还是觉得有点儿“理亏”的低下头,像是自言自语的说:上什么学,在家玩玩电脑游戏,看看电视上的动画片儿就行了。我看着孩子边说,边抬眼看我的表情。我心想:孩子你想的是对的,你完全没有必要胆怯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你想的童年,才是真正属于你的童年。
童年本身就是孩子的童年,只是这个社会自以为是的非要说教孩子们,童年应是这样的,童年应是那样的,其实什么样的童年,也不是孩子自己心里的童年。我是过来人,我更知道自己的童年,被大人们所左右时,自己幼小时的内心痛苦。现在轮到自己是大人了,怎么能再犯曾经自己讨厌的,那种大人们的作为呢?我也有自己的童年,有时还在梦中,梦到自己的童年生活。爬在高高的柳树上,折断嫩嫩的柳条,拧几下,抽出柳条皮下的白白的柳枝,用空了的柳条外皮,做成柳笛。小鸟在别的树上叫,我就躺在树杈上吹柳笛……
我知道人们可以想出一万头理由说,我的这种教育孩子的思想不对。但是对又怎么样?盼着孩子长大上学,学习的成绩好,只不过是大人在别人面前,说起了自己的孩子时,觉得自己脸上很光彩。但是这样的光彩又能持续多久呢?很快就面临着,孩子上的是不是重点初中、重点高中,最后上什么样的大学。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些家长觉得很光彩,但是慢慢的有光彩感的人越来越少。上了“好”大学的家长们,或许觉得还有点儿光彩,但是以前的那些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的孩子们家长呢?或许早就没有了当年的光彩了。然而再过四五年的时间,这些觉得自己的孩子因上好大学,感到光彩的人们,很快又会被孩子有什么工作,有没有工作而犯愁。上学好,不一定就有好的工作。到这时,才会明白自己当初的“光彩”,是多么的虚荣,是多么的无知。然而自己的十几年的岁月都浪费在了,因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好坏,上的是不是重点学校,上的是不是重点大学上。多么无聊的十几年啊?
我曾经因为自己再也回不到童年失落过。有幸的是,我和自己的小儿子,单独一起生活了三四年,三四年的时间里,虽说我们的童年生活环境的不一样,但是我在儿子身上,看到了孩子心。自己也“有知”的回归了一次童年。我从不敢告诉孩子,一件事儿的对与错。是因为有两个原因:一是说实话,我还真是不知道对的怎么就对了,错的又怎么就错了。二是怕我的观点,影响了孩子的人生观点。对错还是由他自己判断,长大后即便是他觉得当初的判断有误,也会自己用自己的生活来纠正的,而不是没有生活的从别人手中夺来的。有时孩子问一个电视剧中谁是好坏人,我也不敢说。问的多了,我只是说:就没有什么好人,也没有什么坏人,这只是编剧们让两种不同的人,在一起逗着玩儿,来骗大家看的,剧中的人物在一起逗,人们才会觉得有意思,才会看。有时孩子还会追问:是不是做好事儿的就是好人?做坏事儿的就是坏人?我也只敢告诉他:不一定!好人做的事儿不一定就好,坏人做的事儿不一定就坏。只有你自己有生活感悟了,才能判断别人的对于错,但即便是这样,到那时,你也应该清楚,那也只是你自己的观点。好人做的事儿,是他自己觉得好。坏人做的事儿,也是他自己觉得是好的。
明天孩子也要上学了,孩子的童年将要慢慢的失去,渐渐的走向成年。而我自己的童年早已经失去了,好不容易从儿子身上,找回的一点儿感觉,随着儿子的上学,再次流失了,我慢慢的走向了老年!
2014年8月与北京卓易书院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