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和慧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中考后填自愿的时候。草木去填自愿,看到了坐在里面的慧。
班主任祝郎坐在里面,语重心长的对慧说:
“你这个分数要早点去报到,去晚了怕没有名额了。”
“我想去汉高。”
“去汉高也行。填一下志愿。”
慧在那里很沉重的填着,填完了她就离开了,在她从前门离开的时候,草木从后门溜了进去,所以最后一次见面应该是草木见慧,而慧最后一次见草木的时间,无从考证了。草木填的是四中,很沉重。之所以沉重,是因为没达到录取分数线的,都要交好多钱。还有就是以后和慧不在同一所高中了,可能再也见不到了,草木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赶紧追出去,当走出校门的时候,看到慧在那条小路上越走越远,拐过了那条小桥,辫子一甩一甩的。后来在四中,草木写了封信给慧,寄到汉高,后来欣荣写信说慧在二中。那寄出去的那封信呢?
(十一)
2008年5月31日,儿童节的前一天晚上,草木,小秋,小亮,小伟,坐在房东的屋顶上,听着收音机里的歌,看着满天的星星。
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星期,草木没有去教室了,想呆在租的房子里面看书,主要是在想另一件事情,想去看一看慧。他们说去吧去吧。草木就真的去了。转了两趟汽车,一趟麻木,到了二中的门口,里面的学生还在上课,大门似乎关着,但分明有人进出。草木先去花了四块钱在理发店里洗了个头,然后逛了一下二中的菜市场,在入口处看到卖丝袜的中年妇女一直用刀划丝袜,说质量非常好,十块钱六双。还有卖眼镜的,拿在手上晃啊晃。菜场的地面很湿,没有遇到什么特别的东西。然后草木坐在二中门口的对面的台阶上,看着旁边卖电磁炉的老板理直气壮的推销,看看路上的人,看看二中。没有手表,没有手机,不知道慧在哪个班,甚至不知道她还在不在里面,草木想等她下课了再进去,三年没见,不知道她会变成什么样。从早上八点等到快十二点,下课铃响了,草木走到二中门口,看到二中的同学疯了一样从教室冲出来,草木转身对旁边的麻木说:
“麻烦司机快点,到车站。”
后记
小说之所以好,在于它能让人心疼,作者把他的心都掏干净了,惨白的难受。好的印象我总是舍不得去写,就像面对一位纯情的少女,我不敢去侵犯一样。当初抱着成为一名作家的理想选择了汉语言这个专业,无非是想积累一点文化底蕴,从而学会写一点东西,但是没注意到我们学校有一个“商”字。四年下来,自己越来越没有了文人的感觉。在离校之际,完成了这篇小说,也算对得起这个专业,甚至可以说,对得起自己的初衷了。
早就想把这段印象写出来了,因为此事对我的影响很大。如果说现在的性格一方面是由于从小父母不在身边的原因,那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这件事。大二的时候写了一点,她看后哭了,我也没敢再写下去,一直搁在那里。后来她在和小亮聊天的过程中说道:“我知道写作的人写出来的东西很多其实并不是原来原有的样子,可能原本是这样,但写着写着就会自己不自觉地添加一些东西进去。这样想来,好多人说作家一生中都有几个女人,值得商榷,可能就是从一些作品中传出来的。”真的是这样,昨天的事情都很难记得,何况七八年前的事情呢。
希望你看后不要再哭。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