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村里的人还没有出去打工,年轻人很多。有年轻人在的地方总是充满活力的。所以那时候村子里总是显得热闹。
农闲的时候,男人们聚在一起打打牌说说今年的庄稼长势,,女人们一堆一堆的在一起讨论今年的绣花鞋要做什么样的样式和花色,哪个媳妇新打了一件款式新颖的毛衣,说说东家长道道西家短。我们女孩子也跟着妈妈像模像样的学着绣花学着给自己打一双小手套。
那时候,学校离家不远。放学回家还没进家门就开始喊:妈,我回来啦!然后书包一扔,就跑向厨房,端起妈妈刚做好的热腾腾的面条坐在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前呼噜呼噜吃的香甜。妈妈还在一旁唠叨着:别看了,耽误吃饭。
赶上农忙的时候,就不会吃上现成的饭了,那时候家里种着小麦棉花。下午放学回家,开始收妈妈早上晒出去的棉花,然后骑上自行车去地里拉妈妈摘好的棉桃,去的早了,还要帮她摘一会儿。回家吃了晚饭,一家人做在电视机前剥棉桃,说说笑笑。妈妈不会让我们熬太晚,因为第二天还要上学。刚开始贪玩,都不会自愿去帮家里干农活,只是抵不过大人的严厉。,后来慢慢的变成了一种习惯。
暑假的时候,玉米开始刷刷的长。那时候最怕去给玉米施丢心剂,炎热的天气,在玉米行里来来回回的穿行,身上被玉米叶划的一道一道的,火辣辣的疼。要是去玉米地拔草,妈妈会带上一个西瓜,其实不愿意去地里干活的,只是眼馋那个西瓜。为了给我们减轻干活的痛苦,妈妈会让我们一边干活一边轮流讲笑话或者故事。不知不觉得过了很多年。
在学校门口,有几个用自行车驮着木箱卖冰棍的大叔,冰棍五分钱一根。天天看着眼馋,总幻想爸爸也去卖冰棍就好了。真的有一天爸爸也驮着木箱去卖冰棍了,每天放学我就飞快的跑回家,希望他没有卖完,可以喂喂我的馋虫。等他回到家的时候,剩下的冰棍早就化成了水,就这样也是喝得津津有味。小孩子总是容易满足。
冬天早上天亮的晚,早上去上学时你喊我我喊他,一群小孩子,自己带着蜡烛开始去早自习。其实也没有学习的,都在拿着蜡烛玩,把蜡泪烧的软软的,捏成我们能想象出来的所有东西。
每年春天,几个村子一起合伙,组织搭戏台唱戏。问大人要一两块钱去凑热闹。也不去前面听戏,就站在后台下面,吃着棉花糖,仰着头从木板的夹缝里看演员化妆,觉得有趣的很。
如今,在城市里生活久了,渐渐的忘记了小时候在农村里的种种趣事,而那些快乐是永远也体会不到的幸福了。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