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每当读到李白这在月下独酌时发出的一句吟唱,我的心灵都情不自禁地愿被他这种赋予神话而美丽的联想所侵袭。
好字触目,却不惊心。李太白不愧是一位浪漫的大诗人。
在距今远久的唐朝,面对着距离如此遥不可及的月亮,李白居然愿与月为伴侣,与月共饮此杯,与月共销其魂,与月共享其醉。李白所要追求的乃是心灵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倾诉,是他诗句上魅力的升华。
别人眼中,月亮是多么遥远,多么不可触及,他们只能幻想月亮上的嫦娥玉兔,月中的吴刚桂树。月亮的距离使他们胆怯,使他们只甘心抬头幻想,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仰望。
而李白却又写出了“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等千古名句。
李白将自己在仕途上的不快遭寄同月诉说,将官场上的失意与月讨论,将平时琐碎的事与月交谈,难道他与月的尺度距离比我们更近吗?不,距离尺度没变,但心灵上的距离确实要近得多。
朦胧中,诗仙吟着诗,在历史的深处向我们回眸浅笑。
你放弃了与你最相近的亲人的倾诉,因为他们也许并不了解你心里的全部,与自己心灵相距甚远。你也放弃了与官场同僚们的思想交流,因为他们也许被官场黑暗所腐蚀,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只有月亮,能作为心灵上的被裹,温暖自己受伤的心,也许,与月亮才是最相近的。
在游历与古今文明中,我们不禁要问,思想真正的精神家园在哪?离我们距离最近的乐园应该从哪寻找?
我在李白的与月对酌中找到了答案。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