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题记
江南的春天总是阴雨绵绵,今已是三月末,按二十四节索已是暮春时节,这里的天气依然细雨纷纷。或许这更显清明的特点吧!
宋朝张择端的一纸《清明上河图》,道出了当时人们过清明的场景。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悼念逝者,寄托思念的日子。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让我想起了家乡人民过清明节的场景。
我所在的村落,坐落在一个小盆地里,三面环水,一面环山,可谓是山青水秀。每到清明,整个村子就会构出一幅天然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前夕,每家每户就开始着手准备:男人们三三两两骑着摩托车到集市上买各色菜;小孩儿也成群结伴的在乡间小道上,一边嬉闹,一边寻找艾草,时时传来她们爽朗的笑声,那美妙的声音回荡在山水之间,奏响了一曲乐章;女人们有的在河边洗衣裳,身边偶尔有几个孩童在打水仗,水里鱼儿嬉戏,河边的草地上燕蝶蹁跹,还有的女人们在家里生火,做好面团,等着把自家的孩子摘回的艾草下锅。尽管还是午饭时间,整个村落已是一副炊烟袅袅的场景。做艾糍是家乡过清明的一种传统。绿色可人的圆粑粑,发出诱人的糯香。
清明节当天,那座小小的山人潮涌动,热闹非凡。锣鼓喧天,鞭炮声震耳欲聋,在山水的包围中,有着人们无限的乐趣。还有小孩儿们最喜欢看的舞龙舞狮。山脚的草坪上还有几个小摊点,有各色小吃,这也是最受小孩欢迎的。
我最喜欢的就是午饭时间,到坟前祭拜一次,然后在草坪上找个地方,每十个人围成一个圈,中间放着一盘菜,菜是早前男人们准备好的,各种菜全都放做一盘,吃起来别有风味。尤其是那种大家一起围坐着吃的感觉,像是旧社会的大锅饭,但又是别有情趣,有一种特殊的温馨与幸福感。
吃过午饭,再去祖宗分坟前祭拜一次,算是说再见吧。然后就各自回家,路上一定要折些树枝回去插在门前,就算是踏青了。
家乡的清明节,并不是个忧伤或清冷的节日。我们要把活着的快乐带给逝去的先人,把那份怀念默默放心里。因此,在这一天,我们都是忧伤并快乐着的,但快乐胜过忧伤。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