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散文

雅赋网 > 散文随笔 > 短篇散文 > 正文

渝川之行

时间:2012-03-21  阅读:730  作者:腰果达达

沿江而行,一行人缓缓前往洪崖洞,最具巴渝传统特色的“吊脚楼”建筑呈现眼前,依山就势,沿江而建。更有各式小吃,不仅阵阵飘香,而且不同的制作工艺更让初来重庆的我们大饱眼福。什么功夫酥、糍粑,真是令人垂涎欲滴。晚上在著名的重庆小天鹅吃完地道的火锅,我们便准备着登观景船,畅游两江。

华灯初上,江上船光闪闪。登船后,便冲向最高层,一览两江风采。一直是看两江,现在身处江中,远眺岸上,别有一番风情。江水潺潺,风景靡靡,凉风习习,伴着乘客浓重的重庆方言,真是美不胜收。接下来的一天又会有怎样不同的体验呢?

第三天一大早出来,我们就去乘坐了曾为重庆百姓跨越两江的交通工具—索道。索道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人们上班主要的过江工具,随着陆运交通的发达,索道慢慢从交通工具性质向游览工具性质转变。听舅舅说,现在索道维护地已经很好了,想当年,索道走一半,就因为各种原因,悬吊在江上,而且恢复通行的时间也不定,很多时候索道铁箱子里的乘客被困好几个小时,上厕所都没办法。当然这都是我们乘着索道顺利到达对岸以后,舅舅才说的,舅舅很诡地说:“之前说了你们就不乘了嘛”,哈哈。

乘完索道,我们便前往革命圣地—渣滓洞、白公馆。看《红岩》大概是在大二的时候,之后,兴趣使然,又看过一些杨虎城将军、杨虎城将军秘书——也就是小萝卜头一家殉国的故事,所以对那段历史还是比较熟悉。重庆不愧是山城,行车之间左拐右拐,便迷了方向,怪不得老蒋把这么重要的中美合作所设在这里。第一个目的地是渣滓洞。渣滓洞原为一小煤窑,三面环山,一面临沟,位置相当隐蔽,设立看守所后,关押了江姐等革命志士,1949年11月27日,在全国解放的大形势下,国民党下达了屠杀令,300多人为国殉难。参观的同时,听舅妈讲,姨公也曾是地下工作者,江姐就曾到过姨公家,想来,我也算革命后代。在参观牺牲烈士遗照时,肃穆之情油然而生。当年这些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青年,为着一腔热血,为着理想的信念,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大多是宽裕家庭的子弟,他们的知识文化支撑他们为理想而奋斗,他们为着中华的崛起而斗争。虽然半个多世纪已经过去,但英烈的精神仍感动着前去参观的人们。

较之渣滓洞,白公馆条件还算不错,香山别墅的名号让人憧憬美好,然而老蒋可没有那闲情逸致,管好政治犯,才能为他所用。小萝卜头就住在这里。当年的屠杀声已荡然无存,英烈的冤魂也已归寂,我们只有好好记住当下美好生活之前的那些血腥铺垫,才不辜负曾经洒热血的年轻鲜活生命。

接受完红色教育后,下午,我们又来到传说中的古镇:瓷器口。不得不说,这儿实在太合我这个好吃之人的胃口了,古色古香的房子,传统制作食品的工艺,各色小玩意儿,实在让人眼花缭乱。尝一口地道的酸辣粉,来一碗正宗的麻辣豆花,塞一嘴仅此一家的陈麻花……什么神仙、如来,都比不过我吃在重庆!之后,我们又参观了重庆大剧院,晚上又尝到了天下美食烤全羊,那味道真是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掉。

到此,重庆之行就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四川之行才刚刚开始。

重庆之行结束后,我们又前往绵阳,看望许久未见的姨婆。久别重逢的悲喜之情不胜言语,有生之年不知是否是最后一次相见,心情之沉重无以言表,不多言,且记一下北川之行。

四年前的汶川大地震,震惊全世界,八点零级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强的震级。四年前的我,还在上大二,正午休,宿舍楼里一阵喧哗,之后才知道,四川地震了。那次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震撼与感动,那次地震也给身处灾区的人们带来太多无法抚平的伤痛。前往的路上,就看到很多残留的房屋,进入北川老镇,心情更是凝重。大片大片的废墟让人触目惊心,伤亡人数的记载叫人心下难安。很多楼房的一层已完全陷入地下,很多被房屋压扁的汽车,很多再也看不到这个世界的生命……北川中学完全掩埋在崩塌倾泻下来的山石中,只有那杆飘扬的国旗和那架破旧的篮球架让人难以忘记那场灾难带来的生离死别。遇难者埋葬处原本是盖楼挖的地基,在那场突如其来的横祸后,盛放了无数遇难者遗体。四年时间也许让我们很多人忘记了当年震惊、难过的心情,但四年时间也让新的北川重新屹立!

相关专题:解放 前往 人们 建筑

上一页
2/3页
下一页
赞(0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短篇散文心情散文抒情散文爱情散文伤感散文优美散文经典散文散文精选名家散文写景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