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些人,看似平凡,平凡到几乎被遗忘,但从很多方面来说,他们却又那么伟大。也因为如此,很多很多的时候,他们总让人感到心疼。
从前爱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现在的我,学会了隐忍,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了伤春悲秋,感怀人世。也从身边的人身上学到了许多,成长了很多。
工作近一年的时间,待过两个加油站。在待过的加油站,我都遇上了很平凡却让我很感动的人。他们很平凡,但是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精神的力量。
或许我对他们的了解不够透 彻,但是和他们相处的那些日子,我看到了他们身上的光芒,同时心也被深深的触动,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自己也逐渐变得强大。从他们身上获益的同时,我也深深的被他们所震撼,对他们的唯一的感觉就是:心疼,心疼他们的心疼。
我要说的她,是团山加油站的一名劳务人员。总的来说,她首先是一个苦命的女人,其次一个可怜又可叹的坚强女人,最后是被社会忽略的弱势群体中的一员。
她不是鲁迅笔下那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可怜人。与之相反,她是另外的一类人,虽然可怜可悲,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凭借自己的双手隐忍的生存于世的弱势群体人员之一。
她是一位世世代代生活在贫穷落后红河大山上的山里人。祖祖辈辈都是靠天吃饭的穷人。生存环境的贫瘠并没有压垮她的脊梁,与之相反的,作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她力争上游,努力而艰辛的活着。
像她这样的人或许很多,但她却是在我身边活生生的例子,看着她,我唯一的感受就是——心疼。心疼她的隐忍、她的坚强、她的不放弃,同样还心疼她作为弱势群体的他们在社会上生存微乎其微的被重视感。
她真实的岁数不大,可能是生活负担太过于沉重,才四十几岁的人,看起来却像六、七十岁的人。生活的重担让这位朴实的妇人过早的衰老,并且岁月也在她的脸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让原本强壮挺直的身板过早的佝偻了。
她和我讲她的生活及她的家人,我也从她的讲述中,了解到了她的大体情况。她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山里人,因为从小生活在大山里,没有受过教育,很早的成了家,生养了好几个孩子。可能是山里人本就有的迂腐思想,不管怎么穷的山里人,都要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所以家里如果没有男娃娃那就一直生到有男娃娃继承香火为止。越穷的山里人,思想还越固执、迂腐,越穷还越要为这样的思想所累,不知道这能不能算是社会的悲哀。山里的人,基本上每家都是有好几个孩子,女孩一堆男孩一两个。
言归正传,生活的重担迫使她和老伴在几个孩子都相继成家后还要出来打工,以减轻孩子的负担。现在他们老两口自己在养活自己的同时,还不时的给子女买些东西,补贴家用。她说她的几个孩子过的都不好,小女儿女儿离婚了,儿子也外出去了很远的城市打工养家,由于没有读过什么书,所以去外面打工也只能是干些苦力活。子女基本上就都是勉强能过活,根本没有多余的闲钱拿出来再给下一代接受教育,祖祖辈辈都是靠天吃饭,这种局面不知要延续到什么时候。她希望她的子女能生活的更好一点,她不想她的子女再过她这样的生活,不想这样的悲剧再在她的子女身上延续。身为父母,却无能为力,她感到很寒心。
其实我最想对她说的是,我更心疼的是他们老两口。都为子女操劳了一辈子。现而今,子女也都长大了,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而身为父母的他们却还要出来打工养活自己,还得心心念念的想着自己的孩子过得不好。
也许是纯朴的山里人生性都乐观,她和老伴身子骨还算硬朗,就双双出来打工,攒点钱,希望以后老了可以有所依托,不用拖累子女。
她是油站上最勤奋也最有作息规律的人。不管春夏秋冬,每天都雷打不动的早上5点半起床。起床就开始工作,基本上就看不到她有闲着的时候,一天到晚都在忙碌着。双边站的工作量本来就大,她扫地、拖地、擦洗,顺便还捡些可以卖钱的垃圾赚点外快。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