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意如说,历史上的所有爱情故事,因为有了纳兰容若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切,便有了开始存在的理由.
<一>我看这书
何事西风悲画扇
仿若,看到那个知书答礼,目下无尘的女子,长信宫中,孤灯映壁,房深风冷,手执一柄团扇,忆起初进宫时拒乘金辇的贤名,嘴角,溢出一丝苦笑.美貌怎样,才智怎样,贤惠怎样,没有飞燕起舞绕御帘的轻盈,没有合德入浴的妖娆妩媚,终还是留不住爱的男人.
多欣慰,"皎洁如霜雪,团圆似明月";多骄傲,"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多凄凉,"凉意夺炎热,恩情中道绝",一首<团扇歌>竟应景而生了.真的以团扇自比了吧,她知道,自己如秋后的团扇,再也没机会得到夫君的亲怜蜜爱了.
婕妤呵,当你忆起当初入宫的景象时,会不会后悔当时缩回手去?两相依偎,或许才是最亲密无间的时刻.
繁华落尽,天子也与凡人一样躺在冰冷的墓穴中时,那个曾被他抛弃的爱人,仍在他的陵园里,陪伴他,一生一世.
骊山语罢清宵半
三郎是真的爱着玉环吧.在她面前,他不是平韦后,清太平的万乘之尊,更像个意绵情切的少年郎.在杨贵妃心中,唐玄宗多数时候不是皇上,而是一个爱她又被她爱的男人;她在唐玄宗的心中呢,也不是一个低眉敛目的普通嫔妃,而是一个活泼有个性,对艺术有著自己见解,用全身心爱著他的女子,这种爱与一般嫔妃对皇上一味顺服和曲意逢迎是不同的,这是出自内心有热烈的爱,所以杨贵妃的爱才深深打动了唐玄宗的心。
她只是个不涉时政的娇憨女人,最终变了风云,全在意料之外.安史之乱,那个叫杨玉环的小女人,挺身而出,甘受白绫,做安史之乱的替罪羊。她与唐明皇诀别,唯一的要求是把她葬在梨树之下.她以自己的死,换来了御林军继续前进.
终是,误了对方.
若,人生只如初见,多好.他,仍是他的旷世名主,她,仍做她的绝代佳人,江山美人两不相侵.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
等闲变却故人心
期待被人爱,这是女子的宿命.在这里,武媚娘陈阿娇是一样的,江采萍和杨玉环是一样的,班婕妤和王昭君是一样的,卓文君和王朝云是一样的,霍小玉和鱼玄机是一样的,薛涛和李季兰是一样的,李清照和朱淑真是一样的.没有争斗,没有输赢,无分对错.她们都只是寻常女子,挣脱了加诸在她们身上的种种枷锁,只希望被真心对待一次.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去事都化为赤尘一乐,只留住初见时的惊艳、倾情.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
过尽千帆,那些或有才,或有貌的女子都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沙砾.穿越千年,似乎仍能听到她们的哭泣与呐喊,那是她们对爱的执着,对情的呼唤.
<二>我看这人
她似在谈诗词,又似在谈风月.她不拘泥于对古典诗词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似乎一翻开这本书,就被吸引了.读诗,读史,读爱,读情,读一个女人对历史的理解,读一个女人对诗词的最深切的爱.
安意如,先天轻微脑瘫的八零后作家.我无法想象,一个能写出如此细腻文字的女人,竟带着残疾的身躯.她读诗,能边看边解,文字亦能让人摇旌以梦,于是,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不得不承认,她帮我推开了一扇窗,那扇通往古诗词的窗.她说,"沉吟",不是朗读,不是歌唱,而是用心去读,用心去感应,感应诗歌,感应诗人,感应诗心.我以为,这必定是读诗的捷径,因为,诗,本来就是生活中的最真.
若只如初见,相信,我依旧会在浩瀚书海中选择这本<人生若只如初见>.淡雅却不失韵味,简单却不减气度,一如意如的心.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