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故事

雅赋网 > 情感故事 > 口述故事 > 正文

怒放的生命

时间:2011-04-06  阅读:1999  作者:王增吉

下午去耪地的时候是一天最热的时间,齐腰的玉米秧也耷拉着脑袋。被太阳蹂躏的没有半点的精神,父亲弯着腰在锄草,时不时的用毛巾擦着脸上的汗,背上的汗水流出来马上就会被太阳蒸发掉留下块块盐渍。母亲因为经常的腰腿疼劳动进度慢一些,看着她一瘸一拐的样子明志心里特别的酸,所以他尽量抢着干活。本身就没有风,玉米秧又阻挡了空气的流动,确实难以忍受,明志没有听从母亲的劝阻,把上衣脱掉,任凭脊梁被太阳光荼毒着,直接与空气接触似乎可以凉快一些,起码从感觉上是如此的。地头上放着一壶凉开水,铝壶外面已经被太阳晒的很热,壶里面的水温度还低于空气中的温度,明志走过去猛灌着凉开水,就象老舍先生《骆驼祥子》里祥子在热天拉车后喝凉水的感觉一样:“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水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水里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的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

农民对待土地的心情和现在地面的温度一样是炙热的,农民和土地是两个紧密相连的两个词汇。似乎他们总是形影不离,尽管他们因为土地而终日疲惫,因为土地而衰老甚至受人鄙视。可是每当他们看着盛满粮食的粮仓心中的喜悦无法描述,那是一种很塌实的感觉,好象没了这种塌实的感觉连饭都吃不香。特别是明志父母这一辈,五六十岁的人,受过没有土地的日子。更受过没有粮食四处要饭的日子,他们亲眼目睹过身边的小伙伴因为讥饿永远离开,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那段日子里除了野菜和来之不易的地瓜干,他们没有一丁点的粮食。父母对于过去那段因为没东西吃而浑身水肿的日子,因为饥不择食乱吃东西而死去的邻居们很少提起,那段日子是段伤心的往事,因为离开的还有他们的亲人。

母亲每当干完一天的活,累的不想动弹的时候,总是抱怨以后再也不种地了,可第二天一大早又下地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都可以倒着背的诗句,字字精辟,字字心酸。

锄完了草已经是傍晚了,母亲回家做饭,父亲和明志去湖里洗澡,一天的忙碌和炎热之后在湖水里清洗掉身上的油汗,感受水中的清凉也是一种惬意的享受。现在父子俩大部分时间都是无语的。记得小的时候父亲总是抱着明志出去串门子特别是冬天的时候,把明志往棉袄里一裹就象袋鼠一样。还经常用胡子渣斗的明志咯咯笑。劳累会使人的感情木纳和表情麻木,就象巨大的压力能使人神经崩溃一样。父亲,已经沉默寡言了许多。

母亲准备好了晚饭,在明志的家乡,主食是馒头和煎饼。馒头是用麦子换的,煎饼是母亲自己烙的,煎饼放的时间长了,好象有点发霉的样子。一般情况下家里是吃不上馒头的,因为明志不在家的时候,父母都下地干活去了没时间在家等着用麦子换馒头,卖馒头的是个外村人,他的吆喝很有穿透力,很远就可以听到他的声音“换馍馍喔”那个“喔”字拉的音很长还有一定的起伏变化。明志小的时候就等着听他的声音,一听到这个声音马上就欢喜的拿着装着麦子的瓢子去村口找他“换馍馍”。以前的时候是人工的馒头,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用机器蒸馒头,那时候在农村很多人对机器蒸的馒头很好奇叫做“机器馍馍”,或者“小康馒头”。因为买卖上存在的争议邻村的“机器馒头”和“手工馒头”还差点打起来,在以后,机器渐渐的取代了手工,现在在农村除了自家蒸馒头用手工已经很少有馒头坊是用手工制作馒头的了。

吃完了饭,天色开始黑了下来。父亲上了平房躺在凉席子上乘凉,听着收音机摇着蒲扇。母亲在洗刷碗筷。

“明子别忘了看看天气预报”,母亲冲着在屋里看电视的明志喊着。

“知道了,妈”。在农村看天气预报是和吃饭同样重要的大事,农民是要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的。了解了天气情况,大伙在茶余饭后拉呱的时候也算是一种谈资。

相关专题:生命 明志 父亲 母亲

上一页
8/13页
下一页
赞(0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口述故事情感文章情感美文情感日志爱情文章亲情文章友情文章优美文章经典文章情感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