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思念的季节。
当微凉的风吹起,我便开始对她无限的惦记,我不见她已经多年。
自从上一次,她离开了村庄,我就再没有见过她了。后来听别人说,她得了胃癌,到了另一个国家去治病,我的心便感到莫名的忧虑。除此外,杳无音讯,只是当初她对我说的那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依旧久久地飘在风中,我在想,如果没有它的鞭策,现在的我又会在哪里。
我想要漂洋过海去看她。可是世界如此之大。
从小,我生活在一个边远的村庄。那里景色秀丽,黛绿色的群山将村庄紧紧搂在怀抱里。正因如此,除了村里人,没有人能窥见这个小村落。它多情美丽,可却又如此贫穷落后。
村里的人普遍都教育水平比较低,村里有唯一一所学校,说它是学校,其实实际上它只不过是几间可以供小孩在此读书的土房子。只有十几张长条的旧色板凳和早已有些松垮的歪桌子,一面挂在墙上正前方的墨绿色的板,仅此而已。这里条件不好,很少有人愿意留在这里,耕耘一生。曾经,这里来过几位老师,可后来,他们不是嫌学校环境差就是怪工资过于低廉。因为师资薄弱,我们基本上所有的课程都只由一名老师来讲。
有一年夏天,从城里来了一批年轻的女教师,村里又开始热闹了起来,就连苦楝枝头的知了都唧唧喳喳地喧哗着。
我心里可喜悦着,默默地期待着可以被新的老师教课。清晨一大早,我已经背上书包去了学校,教室还是空空的没有人,我便拿起书坐在教室外面的大石头上朗读课文。
突然,我看到教室门口一个红色的身影,门被轻轻推开,身影也进到了里面去了。我好奇地探过头去看。只见她站上讲台,扫视了教室一番,就像扫视着下面的每一个人。然后,她轻轻地推了推眼镜,摊开书,对着下面的“学生”说∶“孩子们,大家请翻开课本第53页。我们今天准备学习朱自清的课文《背影》。”然后,她便对着空空如也的教室认真地把课讲完。那时,我奇怪,为什么她要比别人早到学校时,对着没有学生的教室讲了40分钟的课。她几乎每天都会提前一个小时到教室,站在讲台上试讲接下来会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这样的情景一直持续了整整一个学期。直到后来,我才知道是怎样的动力促使她坚持演这样一出独角戏。
她是我们新来的语文老师,年轻漂亮,戴着黑色框框的眼镜,文静且可爱。讲课的时候带着浓浓的北方口音。我喜欢听她讲课,她的课准备得很充分,在课堂上所讲的每个典例每一句话都信手拈来。我想她一定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教学的事业上早已如鱼得水。可是,像她这样的老师,为何会选择走向偏僻的山区。我很不解。
后来,慢慢地我跟她熟络了,我们开始如同朋友。我试过问她,关于她的事情,她很坦诚地把知道的都告诉了我。她说,她并非一名正式的教师,大学毕业后,学校提供了“走进山区,支持农村”的义教活动,她报名参与了。帮助大山里的孩子是她从小到大的心愿。只是,她并非师范院校毕业,没有半点教学经验。为了能够尽到一名教师的责任,她只能够半夜挑灯备课,白天不断地模拟课堂讲课。是梦想的力量把她带到了偏僻的远方,而且一来,便是漫长的三个年头。
由于家庭的因素,我一向忧郁寡欢。我羡慕城里的孩子,他们有大大的房子,有无忧无虑的生活,有优越的条件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我只是个生活在闭塞空间里的一个孩子,什么也没有,唯一拥有的是贫穷,是疾病,是看不清方向的远方。我渴望高飞,渴望走出大山,更渴望有朝一日可以建设自己的村庄,可是太多的现实因素折断了梦想的翅膀。我的悲伤没人会知晓。我只能把我对现实种种的不满写在周记里,每个周五把作业如期上交。
她一眼地洞穿了我的脆弱。她在我的文字后面用鲜艳的红色笔迹批了一句话∶“心很小,可梦想很大。既然你追求的是远方,就不必担心留给世界的只是背影。”我在心里把这句话念了无数遍,彷佛念出了她的心声。我突然地想起,她曾跟我说过,当年选择来这个地方,父母百般阻挠。可是还是阻挡不了她前进的脚步。父母怨她,怪她,但她相信他们有一天可以真正明白。她在村庄的三年了,常常会寄信回家,告诉他们自己的快乐。她的父母也终于得以理解,并叮咛她,只要她觉得自己的选择可以无悔于心,那就足够,一个人要照顾好自己。她最后跟我说∶“燕子,你信吗。梦想的力量真的可以很强大。如果渴望飞翔,那你能做的就是展开翅膀。”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