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教室,孩子们澄澈的目光里满是期待,非遗游鱼灯的神秘魅力,正悄然在他们心间播撒种子。课程伊始,老师手持部件,细致讲解游鱼灯组装要领,从骨架搭建到装饰粘贴,每一步都承载着非遗传承的重量。孩子们围拢四周,眼神专注得如同追光的小兽,稚嫩小手小心捏起材料,模仿着、尝试着,偶尔因部件难合发出的轻声懊恼,瞬间又被成功推进的欢呼取代。我举着相机,定格下他们蹙眉思索、豁然开朗、浮露笑容的瞬间,也记录着非遗技艺在童真中流淌的模样 。这千百年来,或许正是这一颗颗炽诚之心将中国传统文化技艺一步步地托举到了大众面前,甚至传递到了世界各地。
当教室灯光渐次熄灭,几十盏游鱼灯如魔法般陆续亮起,微弱暖光在黑暗中漾开,映得孩子们眼睛亮晶晶的,那里面有对传统技艺奇妙呈现的惊喜,更藏着对自由、对美好未知的希冀。我在心里默念:“小鱼小鱼快快游,四面八方是自由。”这一刻,非遗不再只是陈列的技艺,而是化作点亮童心、传递憧憬的光,我按下快门,将这份纯粹永远留存。
奇妙的是,今日恰逢调研组成员,我们副队长的生日。支教组小老师们灵机一动,带着孩子们筹备惊喜。当孩子们齐齐唱着生日快乐歌,举着自己刚刚制作好的游鱼灯,目送着他走进教室时,原本忙碌于调研工作他红了眼眶。在音乐声结束后,又几个胆大的孩子大声地喊出了“哥哥生日快乐”,纯真的善意毫无保留地倾泻,这一幕,比任何策划的生日会都动人,我想,这定会成为他记忆里最特别的生日,因为这份来自童真的真诚,千金难换。
中午,我一头扎进视频剪辑。素材在时间轴上重组,把孩子们的祝福片段,与调研成员日常奔波调研、认真记录的画面交织。看着画面里,调研的严谨与孩子祝福的柔软相融,温情在帧与帧之间流淌,我知道,这不仅是记录支教与调研的日常,更是在留存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联结——非遗传承里的文化温度,支教中的成长互助,调研里的责任与热爱,还有陌生人因善意交汇的感动。
这一天,非遗游鱼灯的光,点亮了文化传承的星火;孩子们的祝福,暖了成年人因工作砥砺的心;剪辑视频时,那些拼凑的片段,让我明白,支教、调研、非遗传承,都在以不同形式传递着美好,将人与人、传统与现代,紧紧系在名为“热爱与坚守”的线上。往后,我愿继续做这样的记录者,捕捉更多非遗传承的闪光、支教调研的温暖,让这些星火,照亮更多人奔赴热爱的路 。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