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文章

雅赋网 > 文章阅读 > 励志文章 > 正文

历史气息于文化脉络间流憩

时间:2025-08-10  阅读:11  作者:岭师同心燃梦
2025年7月11日下午,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德庆学宫的红墙绿瓦上,我跟随调研组成员踏入这片承载千年人文底蕴的天地,开启一场与历史对话、与诗意相逢的奇妙之旅。

迈进德庆学宫,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专业讲解员步伐轻缓,带着我们穿梭时光,从学宫的建筑规制,讲到其在历史长河中传承文化、培育人才的使命。每一句讲解,都像是打开一扇通往过去的窗,那些关于教育、关于人文传承的故事,在讲解员口中鲜活起来。“若要判断一间学宫是归属中央或是地方管理,看进门的泮池便知。半圆为地方管辖,正圆为中央管辖。”“大成门一共分为左中右三道门,中间这道门是常年不开放的,因为在古时,中间的门是皇帝过来进行祭拜才能打开的,只有皇帝才能踏过这道门。”在学宫讲解员的讲解下,我脑中已然不自觉地在构思那千年前的学宫盛况。行至大成门前,我代表团队一行人,怀着对传统文化中 “状元及第” 美好寓意的向往,用力敲击三下状元鼓,鼓声沉闷却带着穿透岁月的力量,仿佛在叩响求学问道、追求卓越的大门,期许知识能如这鼓声,在心底激起持久回响。

听讲途中,一群前来研学的小朋友闯入视野。他们叽叽喳喳,像欢快的小鸟,却又在围拢过来一同听讲时,瞬间安静下来,眼眸里闪烁着对知识的好奇与崇敬。孩子们纯真的模样,让古老的学宫多了几分灵动生气,也让我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传承,正通过这样的研学之旅,在新一代心中播撒种子。

在庄严肃穆的孔子像前,我们整齐列队,跟随讲解员学习拜师礼。整理衣冠、正身揖拜,每一个动作都饱含对先师孔子的敬重,对知识与教育的尊崇。行礼间,仿佛能看见千年来无数学子在此虔诚礼拜的身影,文化传承的脉络,在这一刻清晰又温热。

天空忽作变脸,雨滴纷纷扬扬落下,我们暂避于明伦堂前,却收获意外之喜。讲解员端坐一旁,抬手抚过古筝琴弦,悠扬乐声倾泻而出,似流水潺潺,又若清风拂柳。紧接着,编钟奏响,古朴厚重的音色与古筝交融,勾勒出独特的中式意境。雨滴打在檐角、落在石阶,和着琴钟之音,编织成一幅有声的古典画卷。我静静聆听,身心沉醉,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雅集,感受着中式美学里 “天人合一” 的妙境,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雨幕琴音中,沁入骨髓。

雨歇后,调研组成员活力满满,配合我们拍摄文旅宣传视频。大家或漫步于学宫回廊,或驻足于古碑之前,用青春的姿态与古老学宫对话。讲解员看着我们,眼中满是羡慕,笑言也想加入这充满朝气的记录与传播中。我明白,这是传统文化与青春力量的奇妙呼应,我们以调研、以拍摄为媒介,让古老学宫重新 “活” 在当下,而讲解员对青春活力的向往,也正说明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多元力量汇聚,需要年轻与古老的碰撞。

这一趟德庆学宫之行,从聆听历史、感受童趣,到行拜师礼、沉醉琴钟雨境,再到参与文旅宣传,每一步都满是收获。我触摸到了传统文化的温度,见证了它在研学孩童心中的萌芽,体会到中式美学独特的意境,更明白传承与传播传统文化的意义。德庆学宫就像一位沉默却渊博的长者,静静伫立,等待人们去聆听、去感悟、去让它的故事在新时代继续流传。而我,愿成为那传递故事的使者,让更多人看见这份藏在岁月里的人文诗意,让古老学宫的光芒,照亮更多人探寻传统文化的路 。

相关专题:文化 气息 历史

赞(0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文章大全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