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文章

雅赋网 > 文章阅读 > 励志文章 > 正文

与“学宫守护者”的对话——记德庆调研里的踏

时间:2025-08-17  阅读:13  作者:岭师同心燃梦
在今年暑假,我跟随着我们“同心燃梦”突击队,来到了德庆调研。这次三下乡调研,更像是一场带着目标的探寻。我们小队围绕德庆学宫的历史建筑文化和文旅发展主题,前前后后接触了不少人——游客、导游、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还专门拜访了博物馆和文化馆的馆长,甚至通过线上联系了研究这方面的专家学者。但要说印象最深的,还是和德庆学宫那位工作人员的访谈,没有太多虚的,句句都很实在,让人觉得踏实。

那天我们在学宫的办公区见面,窗外就是学宫的殿顶。工作人员看起来四十多岁,说话带着本地口音,谈起学宫的事很熟络。我们说明是来调研的大学生后,对方很随和地说:“有什么想问的尽管说,这些事我天天接触,也想听听你们的想法。” 这让我们放松了不少,直接拿出准备好的问题聊了起来。

聊到学宫的历史文化底蕴时,对方没有照本宣科,而是指着窗外的建筑说:“你们看那些结构,看着普通,其实每一处都有讲究。作为省级文保单位,学宫的一砖一瓦都有来头,只是很多细节平时没机会跟人细说。” 还提到了平时整理的一些记录,里面有学宫的修缮情况和历史典故,能看出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那一刻突然觉得,这些记录里藏着的都是学宫“活”的历史。

问到未来发展规划时,对方的语气里带着期待:“接下来重点会放在研学旅游和祭孔仪式上,尤其是开笔礼,之前试过几次,反响不错,很多家长愿意带孩子来体验。” 还说会规范流程,让这些仪式不只是走形式,能让人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听着这些规划,能感觉到学宫正在想办法变得更“热闹”,让更多人愿意走近。

聊到文创产品时,对方说:“我们设计了文创IP形象,还在完善细节,争取今年能推出去。” 虽然只是初步构想,但能看出花了不少心思。我们赶紧把想到的建议说出来,比如结合学宫的建筑元素做设计,或者和本地特色结合推广,对方听得很认真,说“年轻人的想法能给我们不少启发”。

那次访谈聊了快两个小时,结束时对方说:“学宫能火起来,不光是我们的事,对整个德庆的文旅发展都有好处。”这话让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的调研不只是完成任务,更像是在搭一座桥——一边连着学宫的过去和未来,一边连着更多还不了解它的人。

整理资料的时候,总会想起访谈时的内容。我们在报告里特意把学宫的发展规划写得很细,比如研学旅游可以增加哪些互动环节,祭孔仪式如何兼顾传统与体验感,连文创IP的推广思路都做了补充,尽量贴合对方提到的方向。队友们说,说不定我们的建议真能派上用场,哪怕只是让文创产品的推出更顺利一点呢。

其实我们都清楚,作为学生,能做的有限。但每次想到访谈时对方认真的样子,想到学宫那些藏着故事的建筑,就觉得这份报告很有分量。也许再过一段时间,当学宫的开笔礼办得越来越热闹,当专属IP的文创产品出现在游客手里时,我们或许能笑着说:“我们当年调研时,也为这些事琢磨过呢。”

说到底,调研的意义就是这样:把听到的、了解到的认真梳理清楚,变成一份实实在在的建议,让更多人知道德庆学宫的价值,也让学宫能借着这些建议,被更多人看见、记住。这大概就是我们这些三下乡的大学生,能为这座古老学宫做的最实在的事了。

相关专题:调研 建筑

赞(0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文章大全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