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门,浓郁的纸浆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老的造纸工坊。工艺社里,工人们娴熟地进行着造纸的每一道工序,从抄纸到晾晒、拆纸,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传承千年的智慧。看着那一张张纸张,我深刻体会到曹氏古法造纸工艺的精妙绝伦。随后我们参观了古法造纸产品的展览馆,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古法纸灯、纸浆手作明信片、古法造纸花纹小扇等等,最令人震撼的还是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其色彩在凹凸不平的纸面上产生奇妙的明暗变化,如同给画面赋予了生命的呼吸。花草、山水在这承载着古法匠心的纸面上跃然而出,传统造纸技艺与绘画艺术完美融合,演绎出别具一格的美学意境。
下午,我们走进附近的村子,开启了采访村民的行程。原本担心会遭遇冷漠或敷衍,然而村民们的热情朴实瞬间打消了我们的顾虑。他们耐心听着我们的问题,热情地分享着自己对曹氏古法造纸的看法,我们也认真记录下每位村民最真实的感受,为我们的调研勾勒出鲜活的民间图景。我们满载着录音笔里的乡音、笔记本上的感受,以及被村民塞到手中的黄皮踏上归途。这次访谈为我们指明了非遗保护最本真的方向——让技艺扎根生活,让传承回归民间。
第四天,我们带着满满的热情与准备,走进窝铺小学,为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文化课堂。课堂上,孩子们明亮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与渴望。我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图片,向他们介绍曹氏古法造纸这项非遗技术,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当我们拿出用曹氏古法造纸技术制作的纸张和花草树叶时,他们兴奋不已,纷纷拿起工具,小心翼翼地将花草摆放、粘贴在纸上。不一会儿,一幅幅充满童趣与创意的花草画便诞生了。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成就感和喜悦,我深深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种子已在他们心中悄然种下,而我们的努力,正是为了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或许我们暂时无法改变某项技艺的濒危现状,但可以通过记录、传播与实践,让更多人看见非遗之美;可以将传统智慧融入现代生活,用创意赋予其新的功能与价值。就像孩子们在古法造纸上绘制的花草画,看似稚嫩的笔触里,藏着传统文化破圈生长的无限可能。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