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环游六 金陵凭吊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江苏省会,长三角及华东唯一特大城市,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成为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842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南京条约》,由此开始中国近代史。1853年洪秀全建太平天国改称天京,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任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
1949年4月23日,伟大领袖毛主席指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打过长江,南京彻底解放。纵观泱泱中华,还没有哪座城市像南京这样拥有众多别称:越城、石头城、丹阳、金陵、秣陵、建业、扬州、应天、京师、南京、南都、天京等几十个旧称,以及龙盘虎踞、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开明之城、钟山风雨帝王城等数个新称。历史上的南京城,东吴、东晋、宋、齐、南朝、五代、明、南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等几十个朝代在此建都。这座国家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处。
1983年我曾公差南京,那是从郑州经过蚌埠、过轮渡到达南京站。当时的南京站和汉口站一样,同为全国铁路客运一等火车站之一,始建于1905年,1968年9月迁入现址。现在的南京站已改为南京西站。
南京素称“虎踞虎踞”。毛席诗词“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曾经是引用最多的主席诗词。这首律诗气势豪迈,振奋人心,更使人对南京有一种迫不及待之感,不知道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出南京火车站,紧临车站一派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立刻映入眼帘。帆船点点、游人如织,面积达到502万平方米。“玄武”即“北方之神”的意思,是江南最大的城内公园,有“金陵明珠”之称,国家4A旅游景区,有2300多年历史,历代骚人墨客,名流政要都曾在此留下身影。可惜那时没有照相机,更没有拍照功能的手机。所有的美好画面、景色都只能储存于自己的大脑,不会忘记。记忆犹深的是那个时期自己的生活不宽裕,这次公差不但没贴钱,反而赚了不少:皆因每日两餐吃的都是南京特有的又香又酥又便宜、每个八分钱的芝麻烧饼。
大致游览了玄武湖,紧接着到钟山风景区。还记得汽车一路奔驰,甩过一片片松林和山丘,来到钟山风景区。啊!好一派莽莽苍苍郁郁葱葱的壮丽景色!据说这里常有紫云萦绕,于是又名紫金山之称。自六朝至现代均为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从古至今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篇章,但都莫过于毛主席豪迈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第一个都城。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爆发起义,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从此推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被。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第二年遗体移葬紫金山中山陵。
中山陵1926年1月动工,1931年次第落成。进入中山陵景区,首先看到的是博爱坊大门。通过大门,经过一条长达480多米的墓道到达陵门。这条几近一华里的墓道,实际是台阶道,任何达官政要,到此都须步行前进。是我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成为首批5A级旅游景区,游人终日不绝。
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降下了总统府的青天白日旗,宣告蒋家王朝从此灭亡!解放军战士们个个雀跃、一片欢呼……这个激动人心的镜头在许多影视都出现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终于成功了!这是多少人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啊!当年降下青天白日旗的总统府是中国人民革命、鲜血和牺牲的见证,我满怀胜利的豪情和激动的心情去参观了这个总统府。据说这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面积约5万余平方米,是中国近代史重要遗址。建筑群既有中国古代传统江南园林,也有近代建筑的遗存。从最初明代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代康熙、乾隆南巡的行宫;到太平天国定都扩建的天王府、孙中山辟为的大总统府即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已记不清府内的景况了,只记得追思、遐想的心情。到这里来参观,我想都是要记住革命的艰难,珍惜今日的幸福。
2018年7月19日中午12时4分,这次古稀环游乘坐的T204次列车到达南京。因预购南京回武汉的车票须由南京南始发,故到达南京站后马不停蹄乘坐地铁赶往南京南站。
南京南站近70万平方米,亚洲第一大火车站,15个候车厅,3个站场,15个站台,3楼是巨大候车大厅,内设商业区,2008年开工建设,2011年全面开通启用,被誉为“金陵新辉”。
虽然启用7年,但车站功能、绿化仍显不足:没有绿树,更没有阴凉。与西安一样,顶着烈日,背着背包提着行李寻找旅店。这里远没京津方便,举目四望,视线以内“皆无人烟”。到哪里去寻旅店?此时正好驶过来一辆巡逻车,上面坐满了铁路警察。我一阵兴奋,客气而礼貌地向他们询问哪里有旅店。一位年轻警察指了指站前方欣然答道:“向前走、一直走!”我高兴极了,信心百倍地按照他的指点迈开大步向前一直走……烈日炙热,汗流浃背走了约一公里,可见到的除了公路就是烈日。别说旅店,连个人影儿都没有!我想起了那位年轻警察“向前走、一直走!”的话,一边汗流浃背地原路返回,一边回想起自己象他们这个年龄时,是怎样热心“为人民服务”的,感慨实在太多。返回车站广场,却猛地发现车站北一幢大楼顶竖着四个1米多长的立体大字:“车站旅社”!哇塞!我暗自责怪自己:之前怎么就没仔细察看?明明旅店就在车站附近,可那铁路警察怎么就叫我“向前走、一直走!”?不由得又和自己当年在车站工作时比较,那真是天壤之别啊!南京是我最后一站,在这里我还看见了警察。回想在汉口、西安、北京、哈尔滨、天津、上海,哪个车站候车也没见一个警察巡视……
中华门外雨花台,三国时代,因盛产小巧玲珑、花纹绮丽的小石子而出名,人称玛瑙岗。传说南北朝时期一德高望重法师在此坐禅说法感动神明、落花如雨,后人称之雨花台,已有3000多年历史。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筑“越城”起,雨花台一带就成为江南登高揽胜之佳地。景区内“雨花说法”“木末风高”分别被列为“金陵十八景”之一,也曾留下无数骚人墨客遗迹,只是到了近代却怎么就成了魔鬼唱歌的屠场……
南京,国民党统治中心,十年内战到底屠杀了多少共产党人,谁也说不清楚。英雄雨花台是洒满革命烈士鲜血的地方。内战时期,全国各地凡“重要的共党”都会集中送到这个魔鬼大本营,或个别处决、或集体枪杀。1927年以后,蒋介石在这里屠杀10多万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古代的雨花台虽落花如雨极尽浪漫,但在内战时这里却是隐蔽的乱葬岗,可以随意处决一些“特别犯人”即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枪毙之后可以就地草草掩埋,很是方便……岁月更迭、风雨飘摇,昔日如雨落花之地已是白骨累累,当地老百姓称为“髅上髅”。
1950年,南京政府在这里兴建了雨花台烈士陵园和纪念碑,毛主席题写了“死难烈士万岁”碑文。奔向这块洒满革命烈士鲜血的地方,我的心情非常沉重。特别是瞻仰那一处高大威武、充满革命气节的烈士群雕,心底卷起的波澜无法平静……九位烈士,有戴着镣铐、宁死不屈的工人,有横眉冷对的知识分子,有怒目圆睁的农民,有威武不屈的女志士;还有大义凛然、花季年龄的女学生,更有满满稚气、视死如归的小青年……这些栩栩如生再现无数先烈就义前英勇不屈的光辉形象深深地打动着我,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来此凭吊的人,我在那里留下了勉励自己前进的照片。
英雄群雕建于1979年,高10.03米、宽14.2米,由179块花岗岩拼装而成,是我国著名雕塑艺术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一代雕塑宗师刘开渠大师设计,广州、上海、北京、杭州、南京等地雕塑家集体创作完成。
刘开渠,江苏徐州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雕塑家。主要作品有《孙中山先生坐像》《毛泽东主席像》《周恩来总理像》《工农红军像》等。领导并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及大型浮雕创作,并创作其中的《胜利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等浮雕。
雨花石是这里的一大特色,雨花台前摆满了供游人挑选五彩斑斓的雨花石。但我没有购买,而是刻意在山间自己细心寻留了几颗雨……
时隔35年,再次来到这块被烈士鲜血侵染得鲜红的土地,心情依然十分沉重。山峦叠翠,松柏参天。雨花台记录的不仅仅是流逝的岁月,更重要的是指给了后人前进的方向。中国人历来有“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格言,国民党反对派的血腥屠杀并没有吓到中华儿女,而是前赴后继、视死如归。10多万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这里埋下了他们的忠骨,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无数的后来人在踏着他们的血迹继续前进……
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1950年修建,现在的陵园规模比以前扩大了好多倍。大门处立有一尊长10米的岩石,上面镌刻着“雨花台”几个金色大字。经过雨花台广场来到忠魂亭,这个亭是由南京30万共产党员的特殊党费而兴建的,体现了对革命先辈无限的敬仰的心情和革命自由后来人的坚定意志。忠魂亭下是3000平方米的忠魂广场,整个地面全部由金刚砂石铺成,以此突出了革命志士的坚韧厚重和深沉悲壮……雨花台主峰“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的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令人肃然起敬。纪念碑前立有高5.5米、题为“宁死不屈”的烈士铜像。雨花台陵园是新中国规模最大的纪念性陵园,全国第一批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陵园出来,按计划是到南京中华门,和雨花台相隔不远。可到底怎么走、乘什么车还是不知道。准备买一张南京旅游图,一来引路,二来也是每地的纪念。可问了好及家商店都没有卖这种小商品的。最后来到一家店铺,女店主约50来岁,却给我留下一段永远难忘的故事……
“同志,有南京地图卖吗?”我问女店主。
“你买地图干啥?”女店主却反问我。我好生奇怪:买地图干啥?不就是为了引路吗?难道你还不想做这个生意不成?不料还真叫我猜中了。
“买地图干啥?引路啊!”我回答女店主。
“你要到哪里去?”女店主再次问我。我都甚至有点不耐烦了:你卖东西就卖东西,问那么多干嘛!
“中华门。”我答道。“去旅游……”不料女店主竟然说:“啊!你偌大年纪还一个人旅游,真不简单哪!我建议你不要买地图,那密密麻麻你根本看不清楚,不如我给你说……”说着,她一边使用肢体语言、一边绘声绘色地告诉我:“老人家,你从这里出发、一直走,到前面左拐弯、上天桥……”见她如此热心、真诚而耐心,我想到“这年头”竟还有如此好人,为了帮助一个外地陌生人当好向导竟然不赚钱……我完全被她的热忱和精神感动了,连忙说:“同志,请等一等,我要把你的讲话录下来,给我的孩子们看看:现在到处还是有好人!”于是,我一边录影、她一边继续绘声绘色道:“……下天桥后过马路,朝前走,向右拐,你就可以看到南京有名的‘报恩寺’,要是坐车你就看不到了!报恩寺过去10多分钟,就是中华门……”
那一刻,我被感动得无言以答。还是买了一张地图留作纪念,和女店主的神态、精神一样,永远不要忘记。临别,女店主还一个劲嘱咐:“慢慢走啊,老人家……”这就是南京人!
按照女店主的指点朝前走了一段路左拐,果见一天桥,下了天桥、横过马路,又遇一好心人指引:“你就从我这里进去,顺路走右拐,就可以到中华门了……”
顶着阳光走了一段路,果见一处高耸的楼宇,这便是南京有名的报恩寺。明永乐十年即公元1412年,明成祖朱棣为纪念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历时19年而建成此寺。通体琉璃烧制的报恩寺塔高78.2米,塔内外146盏长明灯昼夜通明……
南京中华门位于城正南,明洪武二至八年即公元1369年-1375年于城南门旧址拓建而成的一处军事防御性建筑、南京明城墙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门之一,原名聚宝门,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堡垒瓮城。1931年国民政府改名中华门,蒋介石题匾。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墙主体建筑是一座瓮城,由主城门和二至四道辅助城门构成,各城门原有双扇包铁门和可上下启动的千斤闸,瓮城共有27个藏兵洞,可藏兵3000余人。古代战争冷兵器时代,城墙是保卫国家最重要的防御工事。南京古城墙由朱元璋亲自监工,是迄今世界上最坚固的城墙之一,历600多年风雨依然固若金汤。
顶着烈日,我沿着青砖阶梯登上了这座闻名世界的古城墙。瓮城顶是一处宽阔的平台,两边城墙分别延伸至远处,瓮城顶平台中央保留着“礌石”“巨弩车”“抛石机”“巨型车弩”“多发车弩”“狼牙滚石”等古代冷兵器,令人浮想联翩。站立平台举目四望,金陵南京一览无余。从这里看大报恩寺高耸云天,煞是巍峨。如同站在西安古城墙,面对这中华传人的惊世杰作,我的心情依然凝重。感慨最深的还是黎民百姓和他们的儿女。如果没有战争,就不会有耗费如此巨大的防御工程。在这伟大工程的背后,有谁能知道曾经付出了多少鲜活的生命?宏大的中华门后面,却是遍体鳞伤……无数个西安,无数个南京……千百年来改朝换代,无数次的腥风血雨,留下的全是伤痛和无奈……
从中华门出来,顺着一条林荫大道行不远,便是南京闻名遐迩的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有“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之称。“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诗《泊秦淮》。诗中描写了作者客游江浙、船泊秦淮所见秦淮河上月色暗淡、夜雾弥漫的惨淡景象,抒发作者对时事的无限感慨。我这里关注的是这首诗歌勾勒出秦淮河特有的夜色迷茫、烟月浮动的景色。秦淮河是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曾闻人言“对历史的追忆最好从南京开始”,这句话道出了南京的地域文化特点。走近秦淮河,高大古门楼大书“古秦淮”三字,两旁对联写着“都是主人且领略六朝风采”“暂留过客莫辜负九曲风光”,满书了南京六朝风采和九曲风光……
从地理上看,秦淮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千百年来哺育着古城南京。“锦锈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是秦淮河繁华的写照。历史上豪门世家、权贵达官几乎全聚居于秦淮两岸。金粉楼台、绮窗丝幛,十里珠帘、灯船辉煌;许多历史掌故、风流韵事也都发生在此,为无数骚人墨客吟颂传唱。1990年秦淮风光带入选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00年被评为国家首批4A级风景区。
今日秦淮河以夫子庙古建筑群为中心,包含众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瞻园”“江南贡院”“秦淮人家”、以及“中国科举博物馆”等儒家思想与科举文化、“金陵春”“晚秦楼”“咸亨酒店”“乌衣巷”等民俗文化等自然风光、山水园林、庙宇学堂、街市民居、乡土人情、美食购物、科普文化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荟萃之地。
秦淮河的历史掌故和风流韵事最出名的是“秦淮八艳”,即明末清初于秦淮河畔留下的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陈圆圆等八位才艺名妓凄婉爱情故事。传说她们个个能诗会画、才艺双全,且色貌艳丽、名冠秦淮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令众多英雄才子为之神魂颠倒……
“满畦寒水稻初黄,细鸟归飞集野棠。正是好怀秋八九,桂花枝下饮清香。”董小婉,仰慕唐代大诗人李白而取名单字“白”、号“青莲”。籍贯苏州,容貌秀丽、超尘脱俗,为秦淮第一名妓,因家道中败沦落青楼。十五岁时认识并后嫁明末清初文学家、泰州如皋人冒辟疆。公元1645年清军南犯,南明史可法率军民浴血御敌七昼夜。传说董小宛受冒辟疆之托从泰州如皋赶赴扬州慰劳守军。后史可法壮烈殉国,董小宛自刎拒辱……
李香君,南京人,秣陵名妓。她歌喉圆润、慧俊婉转,且丝竹琵琶、音律诗词,无一不通。李香君故居又称媚香楼,秦淮河畔一处两层高砖木民居,在秦淮河小有名气。
柳如是本名杨爱,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而自号如是,自幼聪慧好学,但家贫无奈,掠卖至吴江为婢,改名柳隐,于乱世风尘中往来江浙金陵之间。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而成秦淮名姬,并与复社、东林党人交往,20余岁嫁给年过半百的东林领袖、大官僚钱谦益。清军兵临南京时,柳曾劝夫一起投水殉明未成,后用缕帛结项自尽。
红颜倾国名姬陈圆圆,名沅,字圆圆,出身于货郎之家。母亲早亡,育于姨夫家,从姨父姓“陈”,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被外戚田弘遇劫夺入京赠送给吴三桂。吴三桂独霸云南被其姿色醉迷后看中,但终因年老色衰又与吴三桂正妻不谐,遂辞宫入道,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后吴三桂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出兵云南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自沉于寺外莲花池而死。金陵八艳中陈圆圆活生生应该玩物被无数双手转手买卖、赠送,抢夺,是最苦命的一个“薄命红颜”。
虽然,“秦淮八艳”个个相貌身材一流,诗词歌舞样样精通,有的甚至关心天下大事,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当真巾帼不让须眉,许多人还因政治原因而遭到追捕……但中国古代社会僵化、国家落后,纵有齐天壮志也只能空怀饮恨。这就是我常常给孩子们说的“离开了国家、社会和集体,你什么也不是。”
著名的南京夫子庙,座落于秦淮河核心景区。整个庙宇巍峨辉煌,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中国古代江南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和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为中国四大闹市。东晋咸康三年即公元337年,以“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之理念建立学宫,宋仁宗景祐元年即公元1034年扩建东晋学宫而成夫子庙。由规模宏大的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秦淮名胜和南京特色景观区、国家5A级旅游胜地。
走进名声遐迩的夫子庙,首先看到的是主体建筑大成殿丹墀正中的青铜孔子塑像。这是中国最大的孔子青铜像,高4.18米、重2500公斤。铜像两旁石阶分班侍立着高1.80米的孔子十二贤人颜回、子路等人的汉白玉塑像。仁、义、礼、智、信儒学创始人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理念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有深的影响,被誉为“万世师表”。时值三伏,而孔庙里清凉宜人,有好学稚童在这里习字,也有虔诚学士在这里学文。中国一代宗师开创之学风浓烈厚重。然人世间不都是如此尊重好学,耍强者、掠夺者、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世人慨叹世风日下、道德衰败,已是无可奈何……
游览全国大小城市,都没有似南京这样令人心情如此沉重几乎窒息……北京万园之园被焚烧令国人有切肤之痛,也远远没有似南京这样满腔悲愤:30万无辜同胞顷刻冤死日本法西斯屠刀之下……2018年7月21日,是我南京旅游最后一处,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悲愤难抑的心情近呼窒息……
“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现位于南京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际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之一。1937年12月13日,日本法西斯侵占南京,开始长达六个星期惨绝人寰的烧杀淫掠,30万同胞惨遭集体枪杀、毁尸灭迹,日本军国主义暴行震惊世界。落后者岂止是被挨打,而是被灭绝……圆明园被焚了还可以重建。人没有了,还有什么?国人无不对日本军国主义切齿痛恨!天气虽然炎热,但等待参观者成百上千、络绎不绝,都在太阳底下排队等候……人们神情凝重,一个挨一个走进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一尊巨大的女人雕塑:破烂的衣衫下搂住被夺去生命的稚儿。那个悲愤、悲怆、悲惨,和无奈、无望、无助的神情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参观者,震憾了每一个参观者,也深深地压抑着每一个参观者。国家挨打,哪有人权!没有国家,连生命都没有保障,哪还有尊严!悼念广场一个高12米的十字架碑,碑上刻着一组黑色的数字:“1937.12.13-1938.1”,这是南京大屠杀的时间。碑下铺满了基石,象征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一片白骨。它告诉人们:中华全民族的灾难――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就建在当年“万人坑”的遗址上。纪念馆面积120000多平方米,馆藏文物史料20万余件。自1985年8月15日建成开放,至2015年8月15日参观总人数6072多万人次,来自美、日、德、英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人士近300余万人次。纪念馆采用灰白色大理石,气势恢宏,庄严肃穆。以“生与死”“痛与恨”为主题建成史料陈列厅、遗骨陈列室,馆外由悼念广场、祭奠广场、墓地广场组成。
遗骨陈列室内有外形为棺椁状的遗骨陈列,这些遗骨都是从江东门“万人坑”中挖出的部分遇难者遗骨,是侵华日军南京惨绝人寰大屠杀暴行的铁证。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