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散文

雅赋网 > 散文随笔 > 短篇散文 > 正文

《和尚与庙》

时间:2017-10-24  阅读:363  作者:白岩山人

在故乡的时候,早上我打开窗门,迎着晨曦进来的第一道阳光,最先触目的便是窗户对面远处的山上,有一轮火球般的红日,从山顶冉冉升起。那是令人多么兴奋的时刻啊!它让我感觉新的一天是光明的、吉祥的,充满着希望和期待的,让我感觉到浓浓的生命活力。

对面的山上,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一条通向另一个县,u叫普陀县展茅乡的重要通道,是我们乡,向东方向去的主要“大道”,叫小展嶺。与其说大道不如说弯曲盘旋的石头路;傍边也有条粗糙的简易公路,说它粗糙就是路面狭窄,仅能一辆卡车行驶,两车交汇时另一辆须老远就到路面较宽的转弯处等着。路面高低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道路泥泞。所以平时人们都是抄近路走石子路的,公路只是给少数军车、货车和公交车用的。

山顶上有一座寺庙,坐南朝北,门前刚好公路穿过,庙的右侧有竹山,庙的后面有栽满松树的小山,环境优美宁静。春天里,那些竹筍也守不住出家的寂寞,将身子不安分地探出篱笆外的路边,窥视路人。

寺庙气势不凡,前面虽然没有圍墙,三道大门直面公路,前面挑檐宽阔,地面有打磨过的水磨汀,並刻有精美的花纹,虽然然在深山冷岙,穷乡僻壤,也是大家架势。

我因舅舅、姑姑、姨母等大多数亲戚都在需要翻过两条山嶺的展茅乡,儿时常常经过这里。每每行到山顶,便会在附近井里喝水解渴,也会进门礼拜菩萨,保佑全家平安。然后坐在庙门的大门槛上少事休息。

进门有个呈正方形的大天井,地上铺上平平的石板,整个寺庙的地上都铺上石板。

正面大雄宝殿上供奉釋加牟尼佛,左右两边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菩。进门处两侧塑有十殿阎王,有懲罚生前作恶的死鬼塑身:有上尖刀山、下火㶽、贴烟囪、喂蛇……非常可怕,大有阻懗、威胁的意义,告戒人们活着不可作恶多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否则死后必下地獄遭重罚重刑,永世不得翻身!

不知道这个寺庙建於何年,根据山门前所用水泥材料判断,年代不会太久远,也许是晚清或民国初期。据说从前在三月三举行庙会前,此地乡绅到庙里聚会,商议当年是否举行庙会,如决定举办,就会在庙前旗桿上升起黄色镶着红边的庙旂,告示乡民。

庙内住着一个和尚,法号釋珍道,名号倒蛮好听,不知道他从前在那家宝刹修行,从来没见过他敲木鱼念経,也不曾见穿着袈裟礼佛。小时候,曾经去庙里“度关”,所谓“度关”是度过“关节”,可消災避难,去病长寿。供桌放一个没有底盖的园桶,由和尚念经(非珍道和尚),我提一只公鸡从桶的一头进去,到另一头出来,这样重重复三下,跪拜三下,就算度过难关,仪式就结束,以后就可趋吉避凶,消災驱邪,健康成長了。

这珍道和尚身材瘦长,长和脸,略瘦削,皮肤略黑,独眼。不知左眼是怎样受伤的,眼球已经凹陷,估计左眼的残疾已经有多年了。庙里香客不多,和尚的生活基本靠自己在庙后山上旱地里种些红薯、蔬菜瓜果之类,养些家禽,自食其力,偶尔出卖庙傍竹子,赚几个零钱。已经是土地改革以后的年代,寺庙已不再拥有田地庙产,当然没有田租收入。

所幸这和尚有个老婆,他也许是半途出家,将发妻带来庙宇,或是志同道合者,还是勾引良家妇女,双双私奔,无从知晓。那师母(只能这样称呼)虽然相貌平常,却也为和尚聊解寂莫。和尚老婆虽然年纪不小(四五十岁吧),打扮也很绰俏时髦:脸上涂脂抹粉,头发用一条蓝布条从后頚绑着;腕上戴几只银鐲,还有一只银色手表。穿着半長袖的蓝色大襟衫,故意露出手腕。有人发现这只手表不会走,故意问她时间,她看一下手表随便估一个时间告诉对方。

这个年头,和尚没有什么收入,生活过得艰苦,好在他懂得几味中草药和针灸。山下村民有个感冒发热或头痛脚痛的请他扎针,事后给他一包雄狮牌香烟或几毛钱,生活也算过得去。

不几年,庙被拆除,拆下来的椽子、瓦片、柱子、板壁给山下乡政府造房子了。至于和尚夫妇到何处云逰或到个那宝刹念经就不知仙踪了。这下,是走得了和尚也走得了庙,和尙可没什么牽掛了。也许还俗到家乡种田去了……

相关专题:和尚 寺庙 公路 虽然

赞(0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短篇散文心情散文抒情散文爱情散文伤感散文优美散文经典散文散文精选名家散文写景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