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文章

雅赋网 > 情感故事 > 优美文章 > 正文

大师,大师

时间:2017-09-09  阅读:390  作者:威海沈三


大师,大师
威海沈三

第1章中学教师陈老师


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村里的人们对乡中学教师陈老师叫“大师”。
虽说是纯属“戏称”,但无论如何,“大师”这一称号,听起来也不乏敬佩之意哩。我估计可能是他曾经喜欢,并一度十分入迷地钻研武术的缘故。村里人传说,年轻时他差一点就抛妻离子,背着个小包儿,单身一人去投奔遥远的嵩山少林寺哩。
后来我曾当面问起此事,陈老师“噗嗤”一下喷笑了,带着他特有的、到老都会保持的那种成年人的腼腆笑道:嘿嘿,无稽之谈!都是人们“八卦”与“演义”而已。
曾经,他组织过一个武术队。那支曾蜚声全乡的中学生武术队,那年参加过县里的文艺汇演。在临时搭起的舞台上,陈老师的男女弟子们集体表演了猴拳(其实是长拳,人们觉得表演的孩子们猴了吧唧,就认定是猴拳,)和棍术。
中学生武术队表演时,还播放了作为背景音乐的电影《少林寺》插曲。据说,当时那景象煞是迷人!身着鲜亮服装的少男少女,个个身心健康,朝气蓬勃,他(她)们的动作铿锵有力,并且间或还发出整齐、威武的呐喊:“嘿!”“嗨!”“嘿!”“嗨!”
还没演出几路招数,台上的孩儿们便赢得了台下男女老少的雷鸣般的掌声。
这个节目的意外登台,是当时主持全县文化工作的一位爱好体育的县里的领导,专门指示,并由文艺汇演的总编导特意安排的。较之唱歌跳舞,一下突兀登台的武术表演,自然会显得比较别致,观众顿时有着耳目一新之感。据说,当时台下的大老乡们看得是如醉如痴,好不快活,叫好声乱成一片。
在文艺汇演后的一些日子里,那些曾充当观众的许多父老乡亲,都坚定不移地相信:一个中学武术队能有如此精彩的表演,练成如此高超的武功(在他们看来孩子们的武功已经‘好生了得’,)这些小家伙们的教头,肯定是一位“得道的高僧”。
因为大家看到带队并指导孩子们的那位小个子成年人,又黑又瘦,而且剃了个铮亮的“秃瓢”,远远地根本就看不出他有多大年龄。
其实当时陈老师也就三十八、九岁,人嘛,只不过是他的面相比较显老而已。有人说他已经年过半百,有人则当即反对,嗯——不止!少说也得有七、八十岁!评书编演艺术家单田芳老师的评书中,最厉害的武术大师,不都是瘦小枯干,其貌不扬的老家伙嘛?
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懂得一些武术套路,其实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体育教师嘛,哪能跟我们传统的“国技”一点不沾边儿呢?只是陈老师似乎不应该被如此这般地“被神化”,而且多少有些不恭。
至于人们的“大师”称谓之慷慨赠送,据说还是因为当时电视里某部热播的武侠片里,有一位生得如猿似猴的古代武术大师,虽说他老人家生得干瘪、猥琐,但性格却极为诙谐有趣,行为举止更是十分得体,无论多么厉害的对手,在他面前总是败北而逃,令人不得不顿生敬意。
令人啧啧称奇的是:那位武术大师的嘴脸、眉眼居然都与陈老师酷似。于是乎,人们“英雄所见略同”——“咱们本乡本土也有一位大师啊!”导致这个乡镇的社会各界,人们对陈老师有了如此称谓。


第2章 我荣幸地成为他的同事


那年,我调到这个中学任教。教体育的陈老师是我在这所乡中学教学时的同事。当时我是教高中学生的政治,课程内容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学政治课嘛,当然仅仅是一些基础性的知识。
  中学里的同事们不管年龄比陈老师大,还是小,都叫他“小陈儿”。我琢磨着,可能是因为他的长相:小个不高,表面上干巴其实身体精键。他时常总是勤劳地忙碌着一些他自以为很重要的事情。
我们政史地教研组就在体音美教研组的隔壁,因此大家接触的时候就比较多。很快,我与陈老师就成了朋友,而且还到他家喝过两回酒呢!
  同事之间,熟悉一些的,平时不免开开玩笑什么的。记得有位后来当上校长的一位姓孟的年轻教师,曾笑着对我介绍说:“体育组的小陈儿,就是喜欢‘瞎鼓捣’。不过必须承认,小陈会的技术挺多,算得上是多才多艺!”
   对他对陈老师“瞎鼓捣”的评语,我颇不以为然,觉得他对我们的这位老兄不够尊重。当时我的面部表情,明显地很不悦呢。
至于多才多艺,嗯,倒是真的。陈老师除了体育教学还会点儿木匠活儿。在此基础上,他还会画画,画“玻璃画”——在乡下,人们家庭里的立柜、酒柜的玻璃上,常画着一些“玻璃画”,花鸟鱼虫,色彩鲜艳,多少有点“拙朴”的味道。但在当地农、牧民们看来,那些家具玻璃上的画,就是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此外,陈老师还会修自行车,还会电焊工的手艺。当然,最能引起我惊叹的是——他无师自通地会理发
当时,在比较偏远的乡下,镇子里没有“自行车修理铺”,甚至也没有理发馆。我们学校的陈老师会修自行车,而且“拿龙”、补带,又快又好。重要的是他会理发,而且公认的早已具备了“理发师的专业水准。”别的不说,单凭会理发这一点,就足以令我们那些年轻教师由衷佩服。


第3章 大师的理发手艺


   在我们的乡镇中学里,教师的课时一般都不算多,一般教师一周也就是十节八节的课。因此,平时我们总有一些课余时间,经常我们就在走廊里闲谈,有时候也会凑在体音美组,到小陈老师那里去说说笑笑。
陈老师的年龄,最初接触时的感觉与后来熟稔了并成为朋友后,感觉大不一样。熟悉陈老师的人,都觉得他这人比起他的实际年龄要年轻!我是说他的性格,他为人实实在在,老实本分,对工作更是兢兢业业,从不惹事生非。但他挺讲义气,喜欢帮助别人。只是,至今他依旧是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平时话语不多,不大喜欢与异性接触。一个四十岁的中年人啦,和陌生女人讲话还会脸红。
不过在一般人看来,他这人的确不容易猜出到底有多大年纪。据说从年轻的时候,他的头发就很稀,可能是遗传的关系,也可能与营养有关,从小他就过着颠沛流离的艰苦日子。反正听说他不到二十岁就开始谢顶,待他步入“而立”之年的时节,他的头顶已经发亮啦。所以后来他索性就剃了个光头。
一次,没课时我在校园里溜达。走在学校大门前,见从街上来了两位当地的青年农民。他们走进学校见到我,问:“大师老师在哪个屋?”
大师老师?我一时竟被问得蒙住了。
“就是小陈老师!”
哦,是找陈老师。我告诉了他们。他们是与陈老师住在村里一条街道上的农民朋友,现在来学校找他,说是请帮他理发。我们那乡村中学没有什么门卫。大门口虽也有那么两间传达室,可实为虚设。当地的人们一般可以自由出入我们学校。
   哦,对啦,小陈儿老师还会种地,那些年他的老婆孩子还都是农村户口,有责任田。所以,也就会有一些农民朋友。
   两个青年农民来找陈老师理发,其中一个是陪伴来的,另一位请陈老师理发的小伙子显得十分郑重。后来很快就听说,他即将到邻村去相亲。乡下相亲,终身大事必须重视。因此来中学敬请、烦劳陈老师一展其技。
我觉得反正也是闲得无事,不如去看看陈老师为朋友理发。于是我便“好事儿地”跟嗒着理发的“顾客”,来到体音美组的办公室。
  理发工作很快就开始了。满脸专业表情的小陈老师,从他的卷柜里取出一个不算太小的白布包,打开,那白布是理发的围单,里面便是各种理发工具。
那位即将相亲的小伙子,规规矩矩地依照指点,端坐在一把放在地中间的椅子上。陈老师为他的免费顾客围上那张白布罩单,然后低头清点了一下那些推子、刀子、剪子。
家伙什儿齐全,没问题的。陈老师首选的是剪子和梳子,然后掐着(当地方言,意为拿着,)那个就是专业理发师也那么用的“吃饭家伙”——理发专用的那种小剪子,走过去,无论是表情还是步态,还真像那么回事。
我呢,则选择了一张就近的办公桌,兴致盎然地坐在一边,期待着。



第4章“演出”开始啦


和城里的理发馆一样:理发的序曲,是先用梳子沾上点清水,轻轻梳理一下那青年农民的头发。接着,小陈儿老师,不,此时应该说是小陈儿师傅便“正式操练起来”。
   哎呦——陈老师的理发技术,竟然是意想不到的十分熟练!一把亮闪闪的小剪子,在他手里“咔嚓,咔嚓……”玩得挺“溜”。
   那位二十来岁的农民朋友出于感激,一个劲儿地夸赞:“哈,陈老师,你的手艺真中!”他的那位陪伴而来的同伴,更是不乏溢美之词:
“我就说嘛,陈老师是咱这一带理发第一把手!全乡各村子都算上,没有谁的理发手艺能超过他的!”
   其实,小陈老师人挺腼腆,被人如此赞扬,他居然还害羞了,顿时一个劲地自谦道:“哪里,哪里……”
   “这剪子使得,就挺有功夫!”理发的那位农民朋友是个一脸忠厚相的人。此时此刻,他除了嘴巴,哪都不敢动。
   “咔嚓嚓,咔嚓嚓……”陈老师一手用梳子,一手使剪刀,边梳边剪,不仅富有节奏感,那动静儿连续得如行云流水一般。
作为同事,我都感到某种自豪,忍不住放下一本随手拿起的篮球规则书,扭头去欣赏小陈老师的操作。
   “是不错,还真挺专业的!”看着看着,我不由自主地抬手摸了摸自己的头发,生出让他也给我剪剪的念头。
   “咔嚓嚓,咔嚓嚓,咔嚓咔嚓咔嚓嚓……”
   “真中!陈老师,你真的,跟,理发馆的,差不到哪去!”理发的青年农民正被迫低头,但还是忍不住一再表达着自己的敬意。
   陈老师的那张黑瘦的脸儿,被称赞得呈现窘色,且微微泛红了:“哪里,我……哪有人家专业的水平。”
   “嗯——怎麽没有?我看比她们都强!你说呢,那位老师?”那位陪伴而来农民朋友转过脸来与我搭讪。
   我赶紧答道:“那是,那是!”我的刻意夸赞是在释放我的某种热忱,希望能在陈老师心目中获得“知音”的感觉。
   不知什么原因,或许就是那种获得称赞与鼓励之后,人们都容易焕发更大的热情和干劲的缘故,陈老师的手中的剪子运作得越来越快了。
这就是“少批评,多称赞”的正面效应。
   “咔嚓咔嚓咔嚓……”绝对的行云流水,绝对的专业水平!厚道的陈老师却心灵手巧,一专多能,太是个人才啦!我已暗暗决定:一会儿也请陈老师也给我理理发,竟管我的头发还不算长。因为家还在城里,所以我一直是在城里的理发馆理发。
   “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简直就像舞台上,说快板书的那种配合大竹板的那一串小的竹板的清脆、悦耳、节奏感极强的伴奏声,就像音乐似的。
   “哎呀!”忽然,那农民朋友一声惨叫,陈老师的剪刀,极迅速地剪掉了他耳朵上的一块肉。
虽然是那么一小块儿,可鲜血一下涌出了,滴滴哒哒地落在那位免费顾客的肩头……
“啧,啧!······”陈老师一下呆住,面色羞惭,而且简直无地自容。
“嗨呀······嗨嗨!”伤员同志早已经跳了起来,歪着脑袋,夸张地让仅仅滴血(绝不是血流如注!)的耳朵接近地面。
   “啧!哎呀……”抢救,我等先是急找卫生纸,无奈在场的人翻兜、拉抽屉地都没找到。情急之下,陈老师抓起一条洗手用的毛巾,为伤员按住伤口。
业余理发师与免费顾客立即变成了医生和伤病员。
   “啊!对啦,我还有课……”现在,我觉得立即逃离现场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当时我觉得当务之急就是要忍住不笑!对,不能笑,作为同事兼朋友,一笑,就是幸灾乐祸,就是不够仗义!当场一笑,陈老师“人以何堪”耶?终于,在体音美教研组的办公室里,我强忍住了。
   我咬着嘴唇,咬得生疼,为的是强忍住笑意。总算迅速逃出那体音美组的办公室,我想笑的是那位为即将相亲的准新郎,绝不是陈老师!
   出于义气,我决定一直都要毫不声张。就当我没在理发现场,没有目睹陈老师理发出的······事故。
   回到我的写字桌前,我煞有介事地打开桌上的教案,煞费苦心地两眼目不斜视地盯在教案上,我在竭力使自己的注意力转移——不去想方才发生的那一幕。
然而,终不成功:脑子里顽固地再现着方才准新郎苦瓜似的脸,他那鲜血滴滴答答的耳朵·······好刺激的一幕唉!
几分钟过去啦,我发现自己依然无法平静下来——胸中的巨大笑意,如海浪似潮涌地一波一波冲击着我神经,一句话,我极想大笑,通快地大笑!咳,真的憋得我好难受!
只是,心中还是不住感慨小陈老师手中的那把亮晶晶的小剪子,真的够锋利的!人的耳朵,里面不是有脆骨什么的么?怎么那么轻松迅速地就······乖乖,这剪子也太快啦!
耳畔又响起那清脆、连贯的“咔嚓”声……惊魂未定,仍有余悸的我,不由得伸手摸摸自己的耳朵。
我的天,幸亏不是我的耳朵……人呐,最好不要动“贪便宜”的念头唉。

相关专题:大师 老师 理发 中学

赞(1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口述故事情感文章情感美文情感日志爱情文章亲情文章友情文章优美文章经典文章情感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