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代交通工具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的交通规则也愈加复杂完备。交通规则就像Excel表格,条条框框地约束着方方面面,令人感到冷酷无情。可我们却鲜少深究它背后的本意,其实是为了珍惜生命,远离危险。划分人行道与车道,那是为了保护行人。在道路上,车辆就好比坚固顽石,行人莽莽撞撞地闯红灯,就像拿鸡蛋撞石头,以弱攻强,下场岂不悲凉。而论车与车的相处之道,最管用的是互不干扰,相安无事。机动车开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骑非机动车道。若是任何一车蛮横地侵略错误的道路,轻则引起交通堵塞,重则难逃生命之忧。
早在八百多年前的南宋,就已经颁布了《仪制令》,它的内容刻在木板或石碑之上,立于大街要道,用以教行人、车辆、马匹等有序来往。在今天陕西省略阳县就立着这块石碑,石碑上刻着“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十二字。虽然其中透露着封建的等级尊卑思想,但这十二字规定有效地杜绝了争道抢行的不良现象,说明了人们出行的和谐相处之道,蕴含着古人谦和礼让的精神。
中国人礼让的美德素来令人颂声赞道。春晚有首歌曲《六尺巷》,这背后就有一个历史佳话。讲的是,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与邻里的土地纠纷问题。邻居吴家建新房想要占用两家之间的巷子,张英大方撤让三尺,吴氏见张家如此谦让,也撤让了三尺,这便是“六尺巷”的来由。如今,六尺巷巷道一端还立着刻有“礼让”二字的石牌坊。
如此美德不应只是少数人的坚持,也应是每个人出行时的恪守。徒步行走时,我们要走在专属的人行道上,不仅防车还防泥水;过马路时,请认准白色斑马线,每一个行走的我们都是它的点缀;驾驶双轮、三轮非机动车时,也有通往目的地的顺畅通道,请让“红灯停、绿灯行”成为个性刹车与油门;坐在铜墙铁壁的机动车内,不要忘记礼让脆弱的行人,短暂的等候可以赢得他们的谢意与自己的安逸。
一首美妙的歌曲、一幅惊艳的画作、一支优美的舞蹈,它们都是看似凌乱实则有序的和谐搭配,所以才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存在。交通运输之中,人与车应该是遵循着交通规则的哥俩好,友好相处而不是硝烟四起。遇上矛盾,主动停顿让行,互相感受彼此的善良与美好。
外国语学院
“共建文明城市,闪耀湖城之光”团队
林文静
阅读感言